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年榜样:书写新的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23-05-06 16:16:52 发布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

邵瑞琦与团队成员在工程一线一待就是900多天

张熙在志愿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5月4日下午,“榜样的力量”山东大学优秀学生颁奖典礼暨五四青年盛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圣昆仑音乐厅举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大会先后颁发了包括“山东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校长奖”在内的12项大奖,10位(组)山东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率先登台领奖。日前,作为获评2022年“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的其中一员,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隧道不良地质识别研究生团队的邵瑞琦,以及山东大学海洋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熙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讲述了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戈壁九百天

2019年6月,山东大学隧道不良地质识别研究生团队的邵瑞琦与团队成员赶赴新疆,为“世界上最大的TBM集群施工工程”服务,“工程全长500多公里”。邵瑞琦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齐鲁交通学院、土建与水利学院”,其他4位是刘福民、张永恒、亢金涛和白鹏,5位团队成员均为在校博士研究生。

邵瑞琦今年28岁,老家在甘肃。他把团队的工作描述为给隧道“诊脉”,“发现不良的地质体,类似于对病灶的识别”。记者得知,他与团队成员需要在现场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不良地质进行超前识别。

“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塌方变形的情况,有时隧道里会突然遇到涌出地下水等地质灾害,我们在现场主要做的,就是运用我们山东大学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相关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目前,山东大学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邵瑞琦对记者说。

工程在戈壁滩上持续进行,“隧道一直往前挖”,“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我们就要一直待在工程现场,就在隧道里面。”记者得知,邵瑞琦与团队成员在工程一线一待就是900多天。“我们会偶尔放假,但工程是不放假的,只有把隧道打通了才会停。”邵瑞琦说,自博士研究生入学以来,“除了一些考试和答辩,以及过年放假,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在这个项目上。”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跟随工程运输车和工人们一起进入隧道里,“出来时基本就是下午6点以后了。”因为隧道深入地下,“大型机械运转过程中温度很高”,冬天的时候,往往隧道内部是30摄氏度的高温,而隧道外却是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邵瑞琦说:“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在60多度温差的‘水深火热’里进行工作。”

发挥榜样的力量

戈壁滩上的大风,冬天的大雪,让邵瑞琦与团队成员们印象深刻,感触颇深。“我们了解到这项工程的意义,它是一个引水工程,对于当地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民生工程。我们觉得,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还通过发掘相关科研问题,从科研的角度把相关技术研发出来之后再反哺工程。就是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邵瑞琦介绍,“我们毕竟是博士研究生在读,需要做科研。我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发现通过科研可以一点一点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施工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这样,我们既解决了工程问题,还发表了文章,取得了科研成果,形成了这样一个正向反馈。这时,工程环境的艰苦在心理上就不算什么了,还会因为参与到工程感到自豪。”

记者得知,自博士研究生入学便进入工地,期间,邵瑞琦与团队成员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春节是难得在家待得比较久的时候,最多也不过10天。“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可能父母内心的想法不会说出来,至少在表面上他们都是一直支持我的,我很感激他们的理解。”邵瑞琦还提到了对妻子的“亏欠”,“一年下来也见不了几面”,“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她总会支持和开导我。”

“我们中心的培养模式是,大部分学生是要到工程一线的,学生要做到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程现场,在工程现场锻炼。”邵瑞琦说,这是他来到山东大学后,第一次去到新疆的工程现场。在此之前,他也曾去过西藏、贵州等地的山区开展相关工作,一般一个月左右工作就结束了。“像我们这次待这么长时间,还是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

谈到获评为“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邵瑞琦认为,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是“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山大学子”,“发挥我们的力量,去引导我们的师弟师妹,树立一种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服务于大国工程,服务于一线,把个人成长、团队成长与国家重大工程融合起来。每个人的岗位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讲好山大故事,贡献山大力量。”

“荣誉不只属于我”

今年8月,张熙将作为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河南队队长,率队开启赴河南的支教生活。此前,读大四的他自愿放弃今年的推免资格,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

张熙告诉记者,自己来自新疆,“从祖国的西部走来,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为祖国中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里需要我们这些在中西部有一种乡愁和乡土情结的人去贡献一份力量,所以我当时放弃了直接推免资格,选择先去支教一年,然后再推免。”

“对我个人而言,去河南支教是一次反哺。进入大学之后,一直待在校园,能够参与支教,也是一次走进基层的宝贵经历。”张熙说,这次支教的目的地是河南省确山县,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是山东大学的对口帮扶对象,学校每年都会选拔10名大学生,去那里的农村中小学支教一年。”

张熙对记者说,自己的支教生活始于2022年3月份。那是一次线上支教。当时,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组织了一场与抗疫一线工作者子女结对的活动,“我对接了一名高三的学生,通过线上的形式,辅导对方以化学为主的功课。一周三次左右,每次两个小时。”

“我觉得非常光荣,也非常幸运。”关于被评为“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张熙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自己会评上,真的非常荣幸。我获评的是‘实践服务类’,而我只是千万山大志愿者中非常普通的一员,这份荣誉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位热衷于实践服务的山大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