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史学会会长:济南是承办国际会议的好地方

发布时间:2015-08-27 16:26:49 发布来源:济南时报2015年08月26日 作者:钱欢青

  摘要: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已进行到第三天,25日上午,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专门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列举了本届大会的多项“第一”,并表示,目前看来本届历史大会“已基本取得成功”。他还讲述了中国济南申办此次会议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称济南是承办国际会议的好地方。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接受记者采访 济南日报记者陈长礼 摄)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已进行到第三天,25日上午,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专门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列举了本届大会的多项“第一”,并表示,目前看来本届历史大会“已基本取得成功”。他还讲述了中国济南申办此次会议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称济南是承办国际会议的好地方。

  高度评价:

  人数多、议题新……大会创多项“第一”

  张海鹏说,国际史学会主席玛利亚塔·希耶塔拉教授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他认为,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本届历史大会已基本取得成功”。

  与历届历史科学大会相比,张海鹏列举了本次大会的多项“第一”。他说,在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对大会召开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开幕会致辞,表达了对大会的期待,国家领导人对会议的密集关注,是以往很少见的。

  在参加会议人数和国别数量上,本届大会也创新高。张海鹏说,1975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参会注册人数达到3000多人,但是国别数量没有本次多。在本次大会的四项议题中,除了“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这项议题是往届大会基本都有的之外,其他的三项议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书写情感的历史”以及“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均是首次提出。尤其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这一项,国内外历史学家分别就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展开探讨,世界的目光看着中国,也看着历史上的中国,这是往届历史大会所没有的。

  此外,在大小会议数量上、中国学者主持会议场次和提交论文数量等方面,本届大会也是历史之最。

  对志愿者的周到服务和媒体的广泛深入关注,张海鹏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背后故事:

  为什么选择济南?开国际会议的好地方

  2010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张海鹏作为中国史学会会长参加了会议并申请中国济南申办本届大会。

  张海鹏说,2010年8月份去阿姆斯特丹参会之前,中国史学会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投票之前,许多学者反复提问:为什么要在济南召开史学大会?他们只知道北京、上海,不知道济南。张海鹏反复回答这个问题,往往是刚回答完上一个人的提问,下一个人的问题仍然是“为什么选择济南”。

  “我们现在开会的地方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人口70万。济南人口 500 万 (2010 年数据),大家可以比较下阿姆斯特丹和济南的城市规模。北京到济南马上开通高铁,高铁时速350公里,北京到济南用不了两个小时。将来你们来欣赏下北京到济南的高铁,就知道地球多么小了。”张海鹏说,他反复给投票代表说明济南如何重要,如何是开国际会议的好地方。

  按照惯例,投票过程是先宣布反对票。“当主席宣布有8票反对票时,我心理‘咯噔’一下”。张海鹏说,他已暗暗地在心中打腹稿,如果济南不能申请成功,一定要发言“谴责”欧洲中心主义。“好在最后赞成票占绝大多数,我就没有必要发言了。”张海鹏说,带着几分曲折,济南最终成为这届大会的举办城市。(记者徐敏)

  记者观察:

  拿起笔,你就能写下历史

  当我们拿着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上着网,当我们手指一点,就能轻松逛起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我们或许已经深切地体会到,技术革命如何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技术革命必将载入史册。而近十年来,技术革命对历史研究本身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5日举行的第22届历史科学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

  按照纽约州立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意大利欧洲大学等教授的报告,眼下的史学研究,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纽约州立大学Kathryn Sklar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他们已经构建一个有关妇女史的文献数据库,并在不断完善之中,这一数据库每年甚至能新增五千页的新史料和史学论文。而这个数据库是以免费提供和收费订阅两种方式向公众开放的。与此同时,一个多语种历史数据库平台也在建设之中。这个数据库平台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社交网络时代的资料共享,打个比方,你用一段中文向这一平台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就会有志愿者将你的中文译成英文,并为你找到相关英文资料,再译成中文回馈给你答案。

  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一定的视野,有一定的“问题意识”,那么借助强大的数据库,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历史学家,或者至少成为某一历史问题的专家。

  交互式的数字化历史平台,还让另一件原本被忽略的事情变成现实,那就是——只要你拿起笔,就能写下历史。在数字化时代,历史叙事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传到网上,从而和历史上的大事件一样,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纽约州立大学有关妇女史的文献数据库中,就有众多黑人妇女在维权过程中的自述,这些内容同样成为构筑妇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当数字化历史成为趋势,“谁在网络上掌握着历史和记忆”也成为数字化公共史学的挑战,数字历史的著作权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亟待解决。而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你家族的故事,就是参与大历史的一种方式。“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谁也不愿意让历史把自己淹没,那么,先拿起笔,把你自己的历史写下来。(记者钱欢青)

http://jntimes.e23.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56281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