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2月7日讯(通讯员 范海沛)日前,山东省实验中学国际部六楼礼堂座无虚席,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刘汝涛教授应邀为国际部高一的同学做了一场题为《谈谈科研与论文撰写》的报告,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高度、广度和深度兼备,同时又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科学盛宴。
刘汝涛教授从科研中的常见问题、科学问题、论文撰写等三个方面有条理、有重点的展开演讲。刘教授开讲便提到同学们做研究“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继而从“不会发现问题”“读不懂问题和”“面对问题解决不了”等三个角度进行解说。同时告诫同学们做科学研究不能避重就轻,并通过比喻形象说明了“走捷径取目标物”其实“没有体验到爬山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科研的路径不同,最后的收获也是不同的”。同学们听了频频点头。
接着,刘教授又结合一组“0岁——5岁儿童中毒数据研究”结果,让学生尝试现场思考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和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后,刘教授诚恳的教导同学们,科学研究并不只是统计数据、描述现象,还要学会在比较分析中深层挖掘内部的问题,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都需要具备敏锐的发现能力和强大的分析能力。
刘教授既解答了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细致讲解了科研论文的具体撰写思路和方法。在谈到大家困惑的论文写作时,刘教授指出,好的科研论文的重要标准不在于涉及面有多广,而在于是不是真正具备独创性,是不是有价值、有用处。“做一点,深下去”“深挖一口井打上你的标签”。谈及此,刘教授还不忘嘱咐,搞学术和做人一样,即便用到一个不是自己推倒出来的公式,也要备注说明出处,不然就是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是严重的学术不端。学术见人品,此番言论既出,同学们领略到了大家风范,深切懂得搞科研首先需要心怀信仰、品行端正,然后需要踏踏实实的耕耘付出。
在最后的自由问答环节,同学们提出了自己困惑,得到了刘教授耐心专业的指导,整个会场气氛融洽又不失思想的碰撞。
本次讲座正处于国际部高一年级学生全员参与研究性课题初期,热情高涨又迷茫无措。为此,国际部领导老师专门邀请我省科研方面享誉世界专家山东大学的刘汝涛教授,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浅入深出的就科研论文的立项和论文撰写组织了通识培训。为下一步同学们的科研活动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活动结束,现场还有不少同学围着刘教授请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