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由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山东省县域科学发展评估与排名”新闻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

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山东省县域科学发展评估与排名》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评估报告研究背景、评价体系的特点、县域发展指数及方法、结果等。研究团队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设计一级指标,并进一步设置了 19 个二级指标和 51 个三级指标,评价涵盖山东所有83个县和县级市。从县域发展的综合程度来看,荣成市、龙口市和即墨市高居前三名。从分项指标来看,龙口市创新指数和共享指数均高居全省第一名;胶州市获得协调指数第一名;广饶县摘得绿色发展第一名;荣成市取得开放指数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西部县尽管总体发展水平略逊于东部,但许多县在分项评估中表现优异,其中茌平县和邹平县分别获得协调发展第四名和第七名;滕州市、禹城市、邹城市、桓台县分别获得绿色发展第四名、第五名、第八名和第十名;邹平县获得共享发展第五名。
从近年的人口数据来看从 2014 年至 2015 年,山东人口增长趋势来看,仅有枣庄市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增长速度略微高于全世界平均水平。从 2014 年至 2015 年的人口变化来看,胶东地区人口增长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而鲁西南地区出现了人口较高的增长。这一人口变化的趋势似乎有悖于我们的直觉。因为通常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具有较强的吸引人口能力,从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胶东地区属于县域经济增长较好的地区,而从地图上看,却面临着人口流失的危机;而省内西南地区的县域大部分都是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人口却出现了增长。
山东近年来各地市普遍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发展的不断扩张。山东的中心城市济南市和青岛市更是规划了宏大的城市发展的蓝图。然而从现有的人口增长率来看,人口增长的速度难以跟上城市扩张的步伐,若未来不能有效地吸引人口向中心城市转移,将很难避免产生许多“空城”、“鬼城”,无法支撑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的发展,甚至可能会引起政府财政危机。因此,未来山东的发展要重点谋划人口的发展与布局,合理的选择城市化的道路,充分发掘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释放的生产力,在稳住人口增长趋势的同时,盘活人力资源存量。
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山东县域经济不断壮大。截止至 2015 年底,全省 GDP 突破千亿的县市有四个,分别为即墨市(1100 亿元)、龙口市(1041 亿元)、荣成市(1022 亿元)和滕州市(1005亿元),公共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县市有两个,分别为即墨市(115 亿元)和荣成市(101亿元)。从数字上来看,这些县域的经济状况已经可以比肩部分省会城市(比如同年海口市地区生产总值 1162 亿元、公共预算收入 112 亿元;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 1132 亿元、公共预算收入 94.8 亿元)。
山东省一直被认为是县域发展的大省和强省。目前山东在全国县域发展中位于第二的地位,但也并非可高枕无忧。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的县域发展水平同样很高,因其所管辖县的数量远远少于山东,因此在排行榜上的表现不如山东。而资源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县市因其资源禀赋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方面,大有赶超东部县域的趋势。放眼全国,广东、江苏、浙江都有大量的经济发达的县域。山东省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无论从数量(百强县数量)还是质量(排名较高的县的数量)都远远落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我们在 2015 年对全国 2087 个县市区进行的评估中,新疆和内蒙古所辖县市在居民发展的各个方面均已逼近山东省。因此,从外部竞争来看,山东的县域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