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在危急关头,我们共产党员要挑起重担”

发布时间:2020-03-13 10:04:47 发布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王延斌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昊

他每天近距离与病人口鼻接触,冒着感染风险为患者留取咽拭子;他为患者打开声门,找到气道,与死神抢夺重患的生命;他不惧危险,为患者完成吸痰、血气分析采集、口腔护理等诸多高危操作;他用六小时为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一系列动作,最终转危为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十七、十八两个重症病区,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在战疫一线,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临时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

重症病区每天都需进行大量咽拭子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风险重重。近距离与病人口鼻接触,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咳嗽、喷嚏等含大量病毒的飞沫喷溅,感染风险极高。但临时党支部医生党员们毫不畏惧,纷纷主动请缨采样,为病人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临时党支部党员、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韩利岩,中医科主治医师白文武多次深入病房为患者留取咽拭子。

气管插管术,是一项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操作,但也更为危险。气管插管需要非常近距离的贴近患者,打开声门,找到气道,含高浓度病毒的空气就会扑面而来。临时党支部委员、麻醉科副主任吴剑波自告奋勇进入隔离病房与同事合作进行气管插管,与死神抢夺病危患者的生命。


在十八病区的监护单元(ICU)内,有多个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需要高强度的监护和护理工作,由于房间内充满含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传染风险非常高。

在护理团队中,重症医学科护师张迎迎、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师安冲、重症医学科护师刘一鸣、重症医学科护师王成涛、重症医学科护师宋秀秀等几位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言苦累、不惧危险,悉心照料者患者,完成了吸痰、俯卧位通气、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肠内营养等诸多高危的操作,点点滴滴中体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氧合恶化,考虑存在新冠肺炎典型的“炎症风暴”,齐鲁医院第四批医疗队队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玉教授与十七病区主任兼临时党支部委员、肾内科主任胡昭快速判断,并与同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的李兰娟院士团队协同作战,经过六小时奋战,顺利为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双重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让患者转危为安。

俯卧位通气作为重度呼吸衰竭的挽救性治疗措施,在病房条件有限且病人带有气管插管及各类引流管的情况下,翻身难度大,且会近距离接触病人含有病毒的体液、飞沫。临时党支部委员、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静带领护理团队与医生团队一起,克服困难,用自制垫子创造条件实施俯卧位通气,缓解了病人极度缺氧状态。

此外,临时党支部委员、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昊在病房尚不具备开展有创通气条件时,指导开展高流量氧疗病人的俯卧位通气,为危重患者救治赢得时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不会摧垮共产党员的意志和信念,在危难关头,他们挺身而出,充满了魄力、凝聚了力量。这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党员们的工作本色。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