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2025“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在山东大学开幕。来自全球10个国家20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200余位嘉宾与评审专家参加活动,办赛规模与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本次大赛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康复大学协办。总决赛共收到参赛作品820余项,涵盖基础临床赛道、口腔医学赛道、交叉学科赛道等6个赛道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项目。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表示,近年来山东大学全面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造以齐鲁医学堂为引领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次大赛选择在山大举办,体现了对山大医学教育的充分认可和极大信任。期待参赛学子享受竞技过程、碰撞思想火花,积极投身医学科技创新,为引领世界医学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山东大学将持续当好同学们的护航者,进一步强化医教研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齐鲁医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新的力量。
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管恩文说,山东省始终聚焦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希望同学们以赛促创,勇闯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无人区”,争做医学创新的弄潮儿;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在互学互鉴中增进友谊,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山东省教育厅将持续支持大赛举办,以赛为媒推动高校医学教育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
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副秘书长周勇义说,近年来大赛规模影响逐年扩大,吸引了国内外高校广泛参与,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知识友谊的桥梁。联席会将致力探索人才培养、构建教学体系,进一步助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激发创新潜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开幕式后举行了院士论坛、圆桌论坛、产教融合科技论坛、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等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分别作“极弱磁测量医学成像技术及应用探索”“科技创新赋能健康领域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来自相关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嘉宾进行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