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我爱我”的特别日子,山东大学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正式开通,号码为0531-66581525。
热线后四位为“1525”寓意为“要我爱我”,随着热线正式启用运行,这条365天24小时全天候电话将成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生命线”,传递温暖与希望的“连心桥”。

作为全省首条高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山东大学学生24小时心理热线由山东大学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合作推出,首次实现“院校医”三维联动,首次构建“危机干预全周期”模式,首次构建心理健康服务共同体,打造专业、温暖、有温度的热线服务新样板。
除了学生心理热线之外,还有学校心理中心全年不间断开放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协会提供朋辈心理支持服务,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各校区的倾听小屋、“山大心理”公众号留言树洞,都将成为学生坚实的心理后盾。更多信息还可在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https://www.xljk.sdu.edu.cn官方网站查询。
山东大学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着力构筑“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特色育人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覆盖全体本科生,系好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颗扣子。以团体训练为主的选修课,借助团体活动、沙盘、艺术表达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放松心情、学有所悟。在《新生家长讲座》的基础上,学校推出“大学生家长怎么办”系列微课,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此外,在山大还有许多种神奇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电量不足”时为自己“充充电”,比如到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来一次独特的身心疗愈。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重复性手工劳作能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让注意力从数字洪流中抽离,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情绪能量转化。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将这种科学机理转化为可触摸的疗愈课程,为大脑做一次“心灵SPA”。作为高阶工程劳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训中心《陶艺疗愈》课程让你感受泥与心的双向奔赴。工训中心教师李盛年将陶艺制作课程分为八个环节,从炼泥到成品全自主制作,同学们通过拉坯工艺制作各种器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注浆工艺制作12生肖造型和大型花瓶、人物造型等,在捏塑和泥条盘筑中发挥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工程魅力。
谈起课程设计的初衷,心理中心许晓梅老师说:运用艺术疗法技巧可以使同学们纾解紧张,调节放松并增强专注力培养,在增强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木作坊里飞溅的木屑带走焦虑,原木香气构建天然疗愈场,精密铸造车间中体验“精密铸造-精细打磨-抛光刻字”全流程。金属与砂轮的摩擦奏响原始的解压交响乐,激光切割机在亚克力板上划出星轨,焦虑随烟尘被抽风系统卷走,烙铁描绘着电路板纹路,指尖微烫感激活了沉睡的想象力,3D打印机做出立体的画,熔融的塑料丝重构着创造力……工程训练中心用最硬核的制造场景培育着最柔软的心灵弹性,让亲手造物的快感覆盖数字时代的虚无与漂浮。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曹莫 通讯员:范蕊 赵子峥 李子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