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境内外文史学者聚山东 多视角解析中国古史脉络

发布时间:2023-05-08 16:34:27 发布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学术讨论现场。王采怡 摄

  中新网山东新闻5月8日电(王采怡)以“层累说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为主题的《文史哲》杂志第十一次人文高端论坛5月7日在山东济南举行。20余位境内外文史学者从史学、文学、哲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出发,多视角解析中国古史脉络,对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的历史贡献进行探讨与反思。

  以易学“经传分离说”为个案,香港教育大学教授郑吉雄对古史辨运动中的《周易》研究进行了批判。他首先肯定了古史辨运动中提出的“经传分离说”,认为其颠覆了19世纪以前学界对《周易》的理解。同时,他也提出应科学看待经传关系,正视二者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易经》像父母,《易传》像子女,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所以把经传一刀两断是有问题的,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区分二者的不同。”

日本埼玉大学学者西山尚志发言。王采怡 摄
日本埼玉大学学者西山尚志发言。王采怡 摄

  对比白鸟库吉与津田左右吉的神话研究,日本埼玉大学学者西山尚志指出了二者观点下日中神话的异同。“他们都认为日本和中国的神话不是历史叙事,而是后世出于政治目的所创造。但在‘日本神话是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一命题上,二人意见存在分歧。”西山尚志说,与中国古史辨派受到推崇的命运不同,这两位观点类似古史辨派的日本学者是受到批判的,可见历史的复杂性。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峰认为,后人应怀着宽容之心来评判古史辨派的历史贡献,不能因为某些结论的不足而否定其研究方法。“我们对古史古书的研究要趋于多元化,历史的研究、文本的研究有价值,其形成的过程和研究的动机也有价值。”曹峰以古文《尚书》、《文子》等文献为例,论证了历史材料真伪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应以多元的眼光看待史学研究。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长银以“去经言诗:顾颉刚与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为题进行了汇报。“顾颉刚既是传统诗经学的破坏者,也是现代诗经学的建立者。”李长银分析说,在思想层面,顾颉刚主张去经学化,初步实现《诗经》由经学向文学的变革。而学术层面,顾颉刚尝试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和方法研究《诗经》,推进诗经研究新路径的生成。

  “顾颉刚不仅是现代史学的奠基人,更是现代学术的奠基人之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成祖明认为,重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要回到顾颉刚。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经学、民族学等诸多学科的先驱,无论用史实还是传说的眼光看待,他提出的“层累说”在学术界的地位都无法被动摇。“只有以顾颉刚为出发点,我们才能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否则就是海市蜃楼的幻景。”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