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沂蒙山区的黄土“大风刮来”

发布时间:2023-04-03 14:26:08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3月22日,受大风天气影响,源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沙尘气团持续向东—东南方向移动,中午开始广泛影响山东,空气质量逐渐恶化。朋友圈中,德州、济南、淄博等地的好友开始上传“沙尘照”。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显示,沙尘起自西北方向,吹向东南,范围不但覆盖山西、陕西等省份所在的黄土高原,而且包括内蒙古、京津冀、东北三省大部分区域,山东全境覆盖,甚至离武汉、合肥、南京也不远了。

这次沙尘气团对黄土高原的“风成说”是又一次有力的证明,同时,也对山东范围内的黄土来源,特别是沂蒙山区的黄土来源提供了新证据。

早期黄土风成说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提出。1860年和1868年,李希霍芬先后两次来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其中在华北、西北调查中,提出黄土成因的“风成说”。

根据长期的科学研究,我国许多地质地理学家认可了“风成说”,并极大地丰富了其内涵。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刘东生,致力于黄土成因的调查,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学说”,把风成沉积作用从黄土高原顶部黄土层拓展到整个黄土序列,并把过去只强调搬运过程的风成作用扩展到物源-搬运-沉积-沉积后变化这一完整过程。

“新风成说”的主要证据是,黄土的颗粒成分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这种有规律的变化说明,正是由于风力自西北向东南的逐渐变弱,黄土物质的颗粒成分才会逐渐由粗变细。刘东生的“新风成说”平息了170多年的黄土成因之争,揭开了黄土形成之谜,是目前最主流的黄土成因学说,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他被誉为“黄土之父”。

但“新风成说”只是揭示了黄土高原的成因,对山东特别是沂蒙山区的黄土来源,学界一直缺乏科学论证。

山东的地形主要是由平原和山区组成,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等冲积而成,故也称黄淮海平原。山区主要是沂蒙山区,这里也广泛分布着黄土。笔者小时候在沂蒙山区生活,村边土层深厚,20世纪80年代村里还曾开办砖厂,从地面下挖10多米,依然是厚厚的黄土层。黄土颗粒普遍很细,每逢大雨,踩上去一脚泥。但沂蒙山区的黄土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山顶是石灰岩和页岩,少见黄土。

这些黄土是怎么来的?3月18日、19日,笔者在沂蒙山区和一批专家参加考古活动,正好遇到一个黄土来源的问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相宏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对沂蒙山区的黄土来源有所思考,他认为:沂蒙山区的黄土“风成说”比较可靠。

首先,黄河在西边受到泰山的阻挡,流不进沂蒙山区,因此,沂蒙山区的黄土不可能是黄河冲积而来。

其次,沂蒙山区的黄土堆积也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减弱的倾向。在沂蒙山北部的蒙阴、沂源等地,黄土堆积比较厚,但到东南莒南一带,就很难看到黄土了,很多地方,地面裸露的是红色的红砂岩和页岩等沉积岩。从大的区域空间来看,沂蒙山区的黄土颗粒普遍较细,正是因为距来源地比较远。

其三,沂蒙山区的很多黄土堆积,比沂河河面高十多米甚至几十米,因此,这些黄土不是沂河冲积带来的。当然,沂蒙山区的黄土堆积受到沂河等河流和雨水的冲刷影响,会从山顶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冲积到地势相对低的地方,这也是沂蒙山黄土分布不均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能解决来源问题。

沂蒙山区的黄土有没有可能是本地山体风化剥蚀后,经雨水冲刷形成的?山东省文物局原局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王永波表示,现在沂蒙山区的山头很多是石灰岩质,像一些崮顶都是石灰岩,但在石灰岩上面,过去还有一层页岩,这些页岩经过风化侵蚀脱落之后,就形成了石灰岩“山头”,在山腰和山坡,页岩还大量留存。

有没有可能,沂蒙山的黄土是页岩风化之后形成的?这种看法从常识判断是不可能的。因为沂蒙山表层页岩的颜色,主要是以红色、红黄相间、青黄的颜色为主,和平常黄土的颜色并不相同,因此,“黄土本地产生”的可能性不存在。

从以上种种情形判断,沂蒙山区的黄土来源,最大的可能就是“风成”,也就是和黄土高原的生成机制并无二致,中央气象台的沙尘天气预报也许正好生动诠释了这一现象。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