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让世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发布时间:2023-03-13 08:51:16 发布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在“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发

3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亮相。
  “走上‘代表通道’,很幸运,也很感动。”这是杨朝明接受采访时,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在“代表通道”上,他分享了自己多年在孔子故里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所思所想,以及山东扛起文化“两创”的使命担当。
分享两次经历
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
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杨朝明说,作为一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山东曲阜,参与和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走上“代表通道”,杨朝明分享了两次经历。
  一次是与欧洲学者的交流。在一次论坛演讲结束后,杨朝明与一位西欧学者同车参观交流。对方非常赞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认为这对整个人类都是共通的。杨朝明说:“最近,我们出版了《论语》的外文版,我特意准备了一本,下次见到他,一定送给他。”
  一次是到巴西讲学的经历。一位外国朋友问:“你认为儒家思想什么观点对世界最有影响?”杨朝明用六个字概括回答:尚和合、求大同。追求和谐与和睦,在和谐中共同发展进步,体现了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杨朝明表示,让自己感到欣喜的是,在走出国门后,他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杨朝明说:“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树干之所以又粗又壮,是因为它的根扎得很深很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之一,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用案例讲故事
诠释山东文化“两创”
十年实践成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这驱使着杨朝明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儒学研究,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代表通道”上,杨朝明介绍了山东文化“两创”的实践成果。
  杨朝明说,在孔子故里,许多中华经典成为中小学诵读教材。在千年古村鲁源新村,处处都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在孔子诞生地尼山,连续举办了8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这是一个文明交流的窗口,也是一个连接世界的纽带。”杨朝明多次参加论坛,每届论坛都有一大批中外学者、外国使节、国际友人来这里进行文化交流互鉴,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杨朝明透露,不久后由他主编的新书《儒家五圣》(暂定名)将出版,其中《至圣孔子》由他来写。杨朝明表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以继承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汲取一种力量,拥有文化自信。”
寄语年轻人
希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
有一份温情和敬意

  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到孔子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学者,再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一直未曾离开过儒学,一直专注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
  今年首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在两会期间带来多项建议。杨朝明告诉记者,其中包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挖掘鲁班文化根源,为“鲁班工坊”提供学术支撑;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新杏坛”等。
  杨朝明说:“我越来越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文化研究者感到由衷自豪。作为来自文化战线的人大代表,要更好地履职尽责,通过研究工作,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采访最后,杨朝明向年轻人寄语:“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真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份温情和敬意。”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