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大年初一,记者探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最忙科室—— 万家灯火时,你在更心安

发布时间:2023-01-23 21:09:43 发布来源:健康山东客户端 作者:

金虎辞旧岁,玉兔踏春来。经历了岁末一波疫情高峰对免疫力的考验,阳康的人们终于迎来了阖家团圆的春节。当一家人和和美美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诉说一年的辛勤付出与收获时,在医院的各大科室,那些不久前曾冲在最前沿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的白衣战士顾不得与家人团聚,依然为病人们忙碌着。

2023年1月22日,兔年春节第一天,人口健康报·健康山东客户端记者走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探访了春节期间最忙碌的急诊科、产科和老年医学科三个科室,体验了一番别样的春节氛围,也切身感受到:万家灯火时,除了与亲人团聚的喜悦,还有一种白衣天使在身边的心安。

急诊科:冲锋在治病救人最前沿,工作忙得像“打仗”

很多医生题材的电视剧都把急诊科描述成惊心动魄的战场,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在每一所大医院,急诊科医生的工作都像“打仗”一样,即便春节也不例外。

1月22日大年初一,记者来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采访时,正巧住院总医师张亮值班。他正坐在预检分诊室里,查阅病人的病历并做着记录。窗口处,还始终围绕着多名患者家属在询问情况。

此时,一名中年女性怀抱一个啜泣不止的年幼女童跟家人一起匆匆赶来。“大夫,您看看我孩子的手被烫伤了!”张亮查看后,发现孩子两个手指受伤轻微,于是,一边安慰家属不要着急,一边让护士领着孩子和家属到清创室用凉水冲洗患处,然后请烧伤整形科医生来给孩子清创涂抹烫伤药膏并进行了包扎。

随后,张亮来到抢救室,细心查看了卧病在床的十几名重病号的心率监护仪和用药,并针对一些病人的情况给护士做了交代。接着,他又快步赶往门诊室,因为有病人还在此等待……

繁忙工作的间隙,张亮接受了健康山东客户端记者的采访。

“如果把一所医院比喻成战场的话,急诊科就是处在最前线的位置,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也是冲锋在一线的战士,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急难险症和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时刻绷紧弦儿,接诊了病人之后,会根据病人情况先完善常规检查,看病人根本的病因在哪里,根据病因和病情会请各科室会诊,将病人按照病情收到相关科室住院,所以急诊科主要做的是接诊分流寻找最适合科室,让病人得到专科的治疗。”张亮说,“最近一段时间,在新冠感染高峰过去之后,我们急诊科病人的总量和结构大概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了。从今年大年三十儿到年初一,抢救室病人在10人左右,主要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也比较多,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是,鞭炮炸伤的病人仅大年三十儿就接诊了五例。”

张亮讲,目前医院急诊科整体状态和运行比较平稳,跟往年同期相比,重症和常规病人数量差不多,“新冠感染仍然不敢掉以轻心,有二线和三线听班,一旦再次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我们的听班人员会迅速到位,组织接诊病人及分流住院。”

他说,科里外地的同事挺多,大家都盼着每年这个时候回趟老家跟亲人团聚吃一顿年夜饭,但急诊科承担着全医院重要的分诊工作,片刻不能耽误,作为住院总医师的他负责协调整个急诊科的运行,需要在医院值班,而他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春节期间同样需要值班,因此,今年已经是他第三个年头不回烟台老家过年了。

产科:春节生娃不停歇,兔年第一天生了8个

1月22日0时06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房,一名产妇剖宫产下一名男婴,这也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今年春节第一个降生的宝宝。几小时后,另一个男宝宝也顺利降生。截止到当天22时,已有8名婴儿出生,其中顺产5个、剖宫产3个。而就在当天,还陆陆续续有十多名待产孕妇前来住院。

产房护士长李海燕从年初一值班到年初三,在她头脑里,基本没有节假日概念,因为生孩子不分时间,有时候反而越是在节日期间出生的宝宝就越多。

她每天无数次在一楼和二楼的几个病区间来回跑,一遍遍耐心询问即将临盆的孕妇当前身体感受,一次次监测病床上孕妇的胎心监护仪数值,并指导孕妇如何调整待产状态。

她一边说话,一边不时咳嗽、清嗓子,据说是因为去年12月下旬感染新冠病毒后,刚发完烧就火速上岗,到现在还没好利索的缘故。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有些外地的同事,三年间没有回家休过完整的长假,好不容易盼到今年春节,家在济南的同事很多会主动要求值班,让外地同事踏实地回乡过个年。”李海燕说。

春节放假期间,医院食堂和周边的饭店都停餐了,中午休息时间,产科护士们拿出各自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凑出了一桌饭菜。有的带来老妈除夕夜做的炸鱼,有的从家里做了道西红柿炒鸡蛋,再下一盘速冻水饺,打开一大瓶可乐,值班助产士轮流到值班室就餐,感受着过年的味道。

下午2时,李海燕护士长忙完手头工作,也抽空坐下急匆匆扒了几口饭。她笑着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能吃上口热乎饭已经算不错了,去年除夕她值班的时候,一晚上接生了10个孩子,她忙了一整宿,连盒饭都没来得及打开。

老年医学科:一名护士照护十几名“老宝贝”,在病房每天步行至少2万步

大年初一早上8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蒋卫东准时来到病房,像往常一样,换好鞋,穿上隔离衣,盘好一头乌黑的秀发,戴上医用一次性帽子、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和防护面屏,开始进行常规查房。

她最为“关照”的是一名103岁的老太太。这位老人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腔积液,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引发呼吸衰竭,住院已有16天了。老人接受了持续高流量湿化氧疗,后期并发细菌感染、心力衰竭,病情时有波动。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为其吸痰、翻身、调整氧疗参数调等。老太太最小的儿子也已经60多岁了,儿子和儿媳一直在床旁尽孝,但老人的病情还不太稳定,她儿子表示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才感觉心安。

蒋卫东主任到老人病床前查看了老人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吸机参数,用听诊仪仔细检查了老人的心肺,又掀开被子观察老人腿脚是否浮肿,听护士介绍了老人的排尿、输液用药情况。随后,她给老人的儿子介绍了老人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并通俗地向家属讲解新冠病毒感染后几个阶段的症状以及治疗措施,并向其解释了老人的预后状况,以期到有效的医患沟通。

随后,记者来到治疗室,看到这里有多名护士正忙着给病人配药。每一名护士的动作都特别麻利,如同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没有多余的动作。

主管护师王晓静说,今年春节,她们老年医学科里,病人的收治量依然呈饱和状态。目前科室在院病人一共67人,全部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而且合并各器官脏器衰竭,病情比较危重。每名护士照管着十几名高龄病人,哪一个病人都容不得半点怠慢和马虎。她们的工作像“保姆”的角色一样十分繁琐:为病人办理出入院、病房巡视、病情观察、安排病人用药、帮病人翻身、吸痰、处理抢救和突发情况、解决患者及家属日常困难等。很多病人患有老慢支、慢阻肺、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每天都要无数次咳痰,有时候痰液存留在口腔里用吸痰器排不出来,护士们就帮着用棉棒抠出来。

医生下医嘱后,护士们就马不停蹄地到药房拿药,接着进入治疗室核对配药,然后用医护移动扫码终端仪(PDA)在病床边核对用药。她们往来穿梭于各个病房,每人每天都至少走路2万步。

“我们科人力不够,所以现在医生和护士仍处于全员在岗状态,”王晓静表示,“我们虽然不能回家跟家人团圆,但早已把患者视作了亲人。年级很大的病人害怕过年,有些病人的子女也无法来探望,我们就陪着他们,尽全力守护他们的健康,让患者不感到孤单。”

蒋卫东主任告诉记者,患有重疾的老年人身心更加脆弱,需要更多关爱。她在治疗病人过程中,也不断被他们的故事所深深打动。“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的老两口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同住到我们医院,他们躺在相邻的病床上,吸着氧气,自己行动都困难,却仍然在醒过来时不忘努力转头看一眼彼此,直到听见熟悉的呼吸声才心安。还有的老两口,都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虽然他们已经记不得夫妻的身份,但多年来的相濡以沫还是让他们会在蹒跚走路时自动牵起彼此的手。”

蒋卫东说:“我们在治疗他们,也在被他们治愈心灵。养老是个社会性问题,有些老人生着重病又没有子女陪伴真的很可怜。希望天下的儿女都能孝顺父母,有空时就常去看看他们,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多走一段路,哪怕他们走得再慢也请多一点耐心,就像当初,他们陪伴我们学习走路一样。”

记者手记:感谢你们,照亮我们的生命

婴儿出生时,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是他们;病人生命之火即将燃尽时,最后一个见到的或许也是他们。是他们,给予新生者光明和希望;是他们,让离世者走得体面与安详。他们不曾参与我们的人生,但他们始终在见证大自然的轮回,也像光芒一样将生命照亮。

疫情之下,是他们一次次用血肉之躯挡住病毒的肆虐,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勇气,为百姓的安康撑起牢固的盾牌。

疫情之下,我们更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更明白“珍重”的意味。

感谢有他们,护佑你我。

在这个举国同庆、阖家团圆、安乐祥和的春节,请让我们向他们由衷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