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平台赋能,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发布时间:2022-05-30 08:31:4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人才兴,则科技兴。对于科技人才来说,平台就是驱动力,服务就是凝聚力。
党有号召,科协有行动。省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人才工作大局,把实现科技人才价值作为科协组织最大的价值,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努力建设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夯实人才支撑。
增强政治性
引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重点产业人才的储备和创新能力问题,事关我省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在省科协的支持下,2019年,省科协常委、山东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李海波组织近百位省内各领域知名专家承担了山东省重点产业人才创新研究工作,首次绘制了我省重点产业人才图谱,形成27万字的研究报告成果。作为省科协智库专家,李海波还牵头撰写了《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亟待夯实》等10余份决策咨询建议,均得到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已落地转化。
省科协作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智库高端人才工作专项小组办公室,多年来,深度参与省委人才工作,积极打造突出科技群团特色的人才生态系统。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成立山东省科协党校(科技人才学院),将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作为永恒课题,做好科技工作者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对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省科协系统通过开展“大走访”,深化科技工作者难题“大排查”,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事,推动服务科技工作者水平“大提升”。山东省科协荣获全国“2021年度科协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十佳优秀组织单位”。
弘扬科学家精神,筑牢科技创新的精神根基。成立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举办“红色科学路”科学家精神系列宣讲,成功推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6家单位入选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山东科学家传记》丛书,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家国情怀。
积极表彰举荐宣传优秀人才,为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先后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奖、科普奖和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的评选表彰工作,5年累计表彰奖励400余人次。连续4年开展“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全省各级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选树宣传,树立一批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联合省科技厅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每年2000余场次精彩活动吸引300余万人次参与,在全省上下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踔厉奋发、实干兴邦的浓厚氛围。
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抓住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机遇,成立人才联络部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等人才专职部室和单位,强化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力量。积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省科协九大换届后,基层和一线的委员、常委比例分别超过70%、75%,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占九大代表总数的45.5%,均高于改革方案设定的目标,科协组织的活力不断增强。
增强先进性
动员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钢铁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省科协常委、泰山钢铁集团副总经理陈培敦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结合泰山钢铁“富氢”特点,建成山东省首座加氢母站,并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特点,使“氢进万家”工程率先落地。
省科协着力把握先进性要求,加强价值引领,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工作者需求,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参与“科创山东”“科普山东”“智汇山东”建设等,多平台多路径引导科技工作者助力现代化强省建设。一项项举措,引领人才集聚;一项项成果,激活人才春水。
推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列入省“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省科协积极争取中国科协支持,我省济南、青岛、泰安、潍坊、菏泽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泰山智慧谷获批成为“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各试点市按照“政府主导、科协搭台、学会助力、企业受益、产业提升”的思路,配套实施学会创新发展工程,积极对接全国院士专家服务团,与143家全国学会及科技服务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组建“科创中国”联络员500多名,组织4101家企业在平台注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775项,组织开展高端论坛、企业园区行、技术路演、项目对接会、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活动140余次,培训一线工程师4500多人,推介优秀科技成果360项,新增专利2300余项,达成供需项目合作81项,产生效益超过61.225亿元。各试点市的“科创中国”建设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其中,菏泽市的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其他四市工作列入本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指标在全国65个试点市中都位居前列。
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活动品牌,以学术创新服务产业发展。2021年,省政府、中国科协联合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来自12个国家的120余位海洋科学家参与,首次发布《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2021年海洋科技指数》,大会活动浏览总量超过1.7万人次;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促成13个项目签约;省科协年会促成6项协议签约。泰山科技论坛自举办以来,共举办314期,143名院士、2496名高层次专家、34.98万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会交流,受众达500余万人,成为省内外科技工作者开展高端学术交流的平台。
增强群众性
提升科技工作者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

“我长期靠在科研一线,在重大工程安全建造与智慧运维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步成长为国家杰青、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宝钢优秀教师等。在我的成长中,省科协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精心的服务。”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说,这得益于省科协以高质量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己任,为科学家搭建了学术交流和互相合作的平台。
诚如李利平所言,省科协坚持群众性,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作用,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主线,扩大联系服务覆盖面,多层次多渠道履行桥梁纽带职责。
精准服务高层次人才,2021年,我省首个“山东院士之家”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此为依托,举办“青岛院士讲堂”、与企业对接、考察调研等活动,助力青岛招才引智。通过举办院士专家学术活动、考察疗养、走访慰问等形式,省科协与400余名院士和高层次专家建立了密切联系。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人才群体,连续5年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成立省青年科学家协会,搭建长效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平台。向省委人才办推荐近百名青年人才培育人选,为我省储备一批后备高层次人才。持续做强备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学生科技节,5年来,举办科技赛事346项,参与大学生77.9万人次,获奖大学生19.9万人次,大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在一项项赛事活动中得以点燃,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筑巢引凤,推进济南、青岛2家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14家海外智力归国服务计划工作基地建设,向中国科协推荐项目16项。其中,济南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了“金控海投基金+海外创新驿站+总部空间+基地联盟”模式,目前已建立15家海外创新驿站,认定5家合作空间,引进海外硕博以上人才200余名,被中国科协称为“离岸基地济南模式”。
不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目前,我省注册科普信息员37万名,科技志愿者14万名,成为开展科学普及的生力军。由知名专家和团队领衔组建了100余个科普专家工作室,提升了我省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能力。组织20余个省级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和科普示范团队深入50多个县(市、区)的田间地头和农村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打通了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
履行省智库高端人才工作专项小组办公室职责,建立起一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六大领域、392人规模的智库高端人才队伍。支持智库高端人才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并积极通过《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向省委、省政府呈报研究成果,近年来共报送93期,省领导批示65次,有效推动将智库人才的研究成果纳入决策程序。
打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以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为重点,以业务应用场景广泛链接科技工作者、海外人才、社会公众、科协工作者等不同类型用户,形成“用户类型—应用场景—业务生态”服务模式,省科协官网、智慧科协年访问点击量超百万次。
新时代,赋予了科协组织新使命。全省科协组织将紧紧围绕全省人才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进一步履行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全力做好联系服务这篇大文章,积极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强大力量。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