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聚焦基层新闻人物榜

发布时间:2022-05-26 08:24:0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扎根小城的博士李宁

奋战企业研发一线

他们是扎根小城的研究员、他们是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的创新团队、他们是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匠人……他们立足自身岗位,孜孜以求、刻苦钻研,以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的博士,2012年初,李宁入职了正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发功能糖项目的山东星光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扎根小城乐陵,深耕研发一线。之后,她一边组建科研团队,一边带头刻苦攻关、砥砺创新。

近年来,李宁带领团队专注于生物糖领域、固液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先后有“液体糖生产新工艺”“淀粉糖生产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啤酒糖浆的清洁生产技术”3项科技成果通过山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在企业原有4个专利的基础上,先后申报了专利70余项,有效发明1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8项成果完成省科技厅鉴定,1项成果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步伐不停歇

近日,人民日报点赞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为了让发动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自动调整性能,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三高”试验队,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在高温、高原和高寒区域极端环境下的发动机各项性能测试。多年来,公司有1000多名青年科研人员参与其中。“三高”试验开展以来,先后完成260个发动机品种、几十万组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标定工作,申报各项技术专利90多项,建成了发动机运行数据库。

2017年,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成立高热效率柴油机研发队。研发队由120余名高精尖人才组成,平均年龄32岁。2020年9月16日,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超50%热效率商业化柴油机,经国内外权威机构检测认证,其热效率达到50.23%。创新的步伐没有停歇。2022年1月,团队再次刷新纪录,将全球柴油机本体热效率首次提高至51.09%。

“最美公路人”青创团队

突破技术瓶颈 打造精品工程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届“最美公路人”名单的通知》,中铁十四局三公司青创团队榜上有名。多年来,这支特种桥梁技术攻关团队参建高、精、尖工程20余项,仅黄河大桥就修建了九座,从黄土高原一直到东营黄河入海口。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打造了一项项精品工程。比如,在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工程中,团队总结的超大体积承台施工方案填补了国内同类技术空白,一举斩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得益于青创团队的核心驱动,中铁十四局三公司一次次破解难题——攻克国内无合龙段一次成型转体桥难题,完成国内高速公路最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梁顶推施工,跨胶州湾修建跨海大桥,误差控制在毫米之内;获评多个省份公路信评AA级,9项工程获“鲁班奖”,取得专利发明近百项。

电力匠人牛硕丰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技术专责牛硕丰先后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电力公司“党的十九大保电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19年,牛硕丰主持变电站智能巡视改造等项目的实施。为使项目达到实用化标准,满足专业要求,他经常通宵熬夜。在设备安装调试现场,总有他的身影。经过对施工方案进行再确认、对施工工艺开展技能培训、按进度对工程进行阶段性验收等工作后,变电站智能巡视改造项目顺利实现了工程实用化,避免了多项工程交叉施工,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多年创新钻研,牛硕丰目前拥有11项国家授权专利,发表9篇期刊论文,拥有18项科技创新成果。

电气自动化专家赵奇生

31年潜心技术创新改造

赵奇生是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作31年,成为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专家。

多年来,赵奇生通过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使公司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跃上新台阶。主导和参与完成了“退煮漂联合机高给液淡碱浓度自动控制系统改造”“烘干机蒸汽自动控制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成果。“印染企业管理、监控综合信息系统”技术成果,于2009年11月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并取得“一种利用粉煤灰进行高浓度退浆废水厌氧处理的工艺”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他主导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改造项目21个。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轻纺行业职工优秀创新能手”称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大众日报客户端)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