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非通用语言文学专业朝鲜语方向2018级硕士生,学习期间累计完成翻译任务20万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曾获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男孩学外语,而且是小语种,能拿到校长奖,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对此,何元航一脸谦逊地说,自己在本科阶段专业学习并不突出,“专业排名大约在前70%。”
他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这激起了记者的兴趣。
何元航认为三件事改变了他——大三上学期赴韩国釜山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15天,参加韩语演讲比赛。
第一个转机发生在大三上学期,何元航在韩国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去韩国之前我的语言实力并不好,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比较薄弱。”
到韩国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去做了社会兼职,跟当地人交流,还利用闲暇时间看韩国电影、背台词。
“那段时间,我才算把基础知识真正打牢了。”何元航说。
第二次转机发生在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何元航到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166名学习韩语的研究生相聚在成均馆大学,互相交流学习。”那段时间,何元航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鞭策。
“我们通常感觉中国人身处东亚文化圈,学习韩语更有优势,但真正在一起交流后发现,很多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思维并不逊色。”何元航感慨道,当时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在国际平台上落后。
韩语演讲比赛获奖,是何元航学习生涯的第三个转机。大三那年,何元航第一次参加韩语演讲比赛,拿到了二等奖。“对专业排名前70%的我来说,实在太意外了。”进入研究生阶段,何元航参加了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那次演讲比赛之后,何元航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
2021年考研在即,何元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清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遗憾。他还鼓励学弟学妹们抓住机会去外面看看,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