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山东大学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了以“未来技术与跨学科高等教育”为主题的中新高等教育论坛。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致辞时表示,无论是未来技术还是高等教育,学科交叉融合都是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山东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重视学科融合的研讨和实践,通过微专业、双专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她重点提到山东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C-FAIR以一流的学科支撑平台、一流的人才汇聚平台、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以2+X的形式,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最大限度结合社会实际,推动了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间的高效合作。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参赞康凯在线上致辞,康凯表示,本次会议恰逢其时,希望山东大学能够继续推动创新创业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现场及线上交流。在中外高等教育校长之声环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蓝钦扬教授分享了“3P”理论体系,即priorities、partnership、people,并着重强调人才的重要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教授发表了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教育创新》的报告,从历史启示、时代使命和守正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高等教育的思考,并得出依靠创新走向未来的结论;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成奇教授从国内科研转化率低的角度入手,分享其在解决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之间鸿沟的思考,提出了新型“搭桥”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教授对近年来的中新合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期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原 通讯员 车慧卿 王一晗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