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教授:骨刻文的发现意义重大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

发布时间:2021-10-19 09:56:12 发布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

2021年10月17日,“骨刻文研讨会”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济南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主办,济南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骨刻文与黄河文化研究会、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骨刻文文化技术研究院承办。

与会人员多达130多人。社会各界关心骨刻文的人士共同讨论交流。会议中展示了四十余件骨刻文实物藏品供大家学习交流,运用考古成果和研究成果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件件珍贵的骨刻文藏品聚汇,让人彷佛走进了历史。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让人触摸到历史的痕迹。参会的嘉宾纷纷在藏品前驻足,拍照,讨论,彷佛一堂生动的考古讨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刻文发现者和骨刻文学科理论创建人刘凤君教授首先以“骨刻文与中华文明五千年”为题进行演讲。他从“骨刻文的发现与定名”、“骨刻文的章法布局和字体造型特点”、“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与“骨刻文与中华文明”四个部分进行了讲述。由浅入深对骨刻文进行了讲解,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演讲结束后,掌声雷动。加上现场的实物藏品,使听众融入到了情境中,更加加深了对骨刻文的理解和认知。

山东大学臧丽娜教授以“骨刻文研究的历程和意义”为题,进行了演讲。将骨刻文研究的历程娓娓道来,通过研究历程的梳理和介绍,并引出了骨刻文研究的意义。骨刻文和良渚文化文字的发现,中国距今约5000—3300年的传说史将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刘磊教授演讲“信息溯源,信息技术让更多人认识历史,破译历史”,将信息技术与骨刻文结合,通过高新技术对考古的进程进行推进,加快文字的破译速度,并能帮助更多人们了解到骨刻文。

谷健辉教授演讲“潜心二十载——骨刻文发现与研究的科学性分析”为题,讲述了刘凤君教授对骨刻文发现与研究的历程,并进行了科学性分析。

会议最后由赵承凤将军进行了大会总结,分享了参加会议时的感受并讲述了会议的重大意义。赵将军从大会的演讲中感受到骨刻文的研究迈上了新的高度,开拓了新的深度和宽度。对骨刻文形成的时间和特点,和有关破译的内容,讲的非常细致,学到了许多。同时我们对于骨刻文的下一步内容应是如何宣传骨刻文,弘扬骨刻文,将之推向全国,形成中华民族的共识。并说我们会继续支持刘凤君教授的研究,我们是刘凤君教授的宣传者、支持者。这些研究证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骨刻文

骨刻文是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在2005年3月发现,是远古时期刻写在各种骨头上的一种文字。主要发现在今天的淮河、黄河和辽河流域,产生和使用的时间距今约4600—2500年。经过10多年的研究,刘凤君教授已掌握骨刻文实物资料2万多件。他认为骨刻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这些骨头刻写的字很多,多数一块骨头上刻写5—10个字,有的刻写几十个甚至 100多个字,主要是记事文字。也有少数是在骨头上刻凿圆孔占卜后刻写的文字,这是宗教祭祀文字。

二,骨刻文字体造型可分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三大类。写实物象型,主要是指人物和动物或近似人物和动物的图象形字符,“书画同源”在这里得到了较好解释;主干分枝型,主要是由一根粗长主线为基础,然后在粗线左右两侧刻出一些短细线,类似树枝形,它和今天西南地区彝族所用文字相雷同处较多; 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是在中间首先刻写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心,周围再刻划向外辐射的几根弯曲线,有的线上还刻细线 。

三,骨刻文章法布局主要有单字布局、组合字群布局和成行布局。其中组合字群布局可细分为字组合和字与图画符号组合两种形式。字与图画符号组合布局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刻画图画符号,另一部分刻写说明图画的文字。这种字与图画符号的组合布局,也是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图章文字等世界早期文字共同的特点。特别是骨刻文出现的成行刻字布局,证明辞章已经出现。

骨刻文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双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陶器符号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出现在距今33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是骨刻文发展到中晚期出现的专供商王室宗教祭祀用的文字。骨刻文和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文关系也很密切,可能也是彝文的主要源头。骨刻文的发现将我国文字史提前了1300多年,把尧、舜等远古时期传说历史实证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文字自骨刻文起,后发展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它们一脉相承,是研究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唯一历史时间最长、发展序列最完善的文字体系。

2015年5月,刘凤君教授集1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学术巨著《骨刻文》。学界高度赞誉这部专著“第一次系统构筑了骨刻文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着刘凤君教授骨刻文学理论的成型,在考古界和古文字界引起了震动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质疑,中国文字发展史也将发生改变,骨刻文发现者刘凤君被誉为当代王懿荣和骨刻文之父。”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