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单位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18级二班王子铭于2015年11月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1月14日,当济南市红字会的《关于王子铭捐献造血干细胞情况的函》发至山东大学时,王子铭已经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山东大学第13例、山东省第939例、济南市第103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他的造血干细胞,将用于救治一名常年驻守西南边陲、患有血液病的边防军人。
一个陌生来电,他回答“我愿意”
时针回拨至2020年10月中旬的一天,正在等候电影开场的王子铭忽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
“您好,请问是王子铭先生吗?您在2015年采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是吗?现在有一名血液病患者和您初配成功,您的捐献意愿是否有变化呢?”
“没有变化!我愿意!”
放下电话,王子铭的心里五味杂陈。当时他既有对消息真实性的疑惑,也有能够给别人带来重生希望的骄傲,同时也为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感到心痛。
此后,捐献计划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2020年11月16日,王子铭被通知进行高分辨血样采集;
11月17日,完成血样采集;
11月20日,血样被送至北京检测;
11月30日,经判定检测的10个基因中有9个相合,符合移植条件,可以进行移植;
12月11日,进行捐献前体检;
12月18日,体检合格,确定采集计划……
意外突然降临,他面临艰难抉择
2021年元旦刚过,就在王子铭与医院敲定入院时间,准备做细胞采集的时候,突起波澜。他的父亲在体检中查出了胃癌,需要立即动手术。
作为家中独子,得知这一消息后,焦急、担心充斥在王子铭心间。学医的他心里十分清楚,胃癌早期与中晚期的生存率与预后结果差别很大,但二者最初都没什么症状,且分期鉴别非常困难,王子铭特别害怕不好的结果。
王子铭盘算了一下时间,自己的入院时间是9号,父亲的手术时间是8号,如果一切顺利,中间还有时间回去看望一下父亲。他连夜打包好行李,并且要到所有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打算办理期末缓考手续后马上赶回老家。
出发前,母亲突然打来电话:“那你捐献的事情怎么办?”“我现在马上就回去商量爸爸手术的事情,赶在9号之前飞回来还来得及。”“疫情情况下你这样频繁跨省折腾,万一要是被隔离了还能捐献吗?”
母亲的担忧不无道理,王子铭家在吉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即便一切顺利,回来后也需要按规定隔离多天。然而对方病情严重,急等造血干细胞。且一旦确定了采集时间,对方要提前半个月左右进入移植仓,暂时消除自身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等待干细胞移植。如果计划推迟,对对方生命将是极大的威胁。
一边是突患重疾的父亲,一边是生死线上挣扎亟待救命的患者,王子铭觉得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但经过一夜的纠结,王子铭还是决定听从母亲的意见,保险起见留在济南,等待顺利完成捐献。

父亲证实是胃癌早期,没有转移
无法回家看望父亲的王子铭终究还是放心不下。第二天,他跑到学校图书馆开始翻看消化系统肿瘤的资料,之后一周的时间,他把图书馆三楼科技书库里所有关于消化道肿瘤的书籍和图谱都看了一遍。一边翻看资料,一边每天与家里频繁电话沟通,询问检查结果,为家人做解读,为父亲减轻思想压力。
庆幸的是,父亲8号做完手术,14号的术后病理报告证实父亲所患属于原位癌,且没有淋巴结转移,预后极佳。王子铭心头的大石头落了地。
但两件事交织在一起,王子铭无法静下心来做系统的期末复习。不过他说,如果这次期末考试考得不好,明年还可以弥补,这两件事情如果错过了,永远无法弥补。
当然,王子铭没有放弃复习备考,他争分夺秒,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复习。
10号安排的最后一门考试是4.5个学分的大专业课,9号入院时,王子铭把书拿到住的地方,晚上通宵看书复习,第二天,到医院打完动员针后,马上赶往考场,忍着身体的不适(动员针的副作用)参加了考试。让他欣慰的是,随着成绩陆续公布,他的期末考试成绩“都还不错”。
2021年1月14日,王子铭走进了在新闻上见过无数次的齐鲁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顺利完成采集。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赵福昌(中)、副书记马宏峰(左)、辅导员赵倩到医院看望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的王子铭。摄影/苑永楷 刘贵钰
每次献血被使用,都很开心
顺利完成捐献后,王子铭从患者的感谢信中得知对方是一位常年驻守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边防军人。为了鼓励对方,王子铭给他回了信,还准备了几件小礼物:水杯、靠枕、日历……
“水杯是想让对方多喝热水,保重身体;靠枕希望对方好好休息;日历上每一天都写着鼓励的话,希望对方过好每一天。”王子铭说。
王子铭说,这次捐献让他对生命与生死、对苦难和挫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次捐献,不仅让一位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也可能会让这个世界未来多一名优秀的医生。”
王子铭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说自己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光顾医院,久而久之,对医院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也因为对医生、医院甚至生命的好奇,他从小就喜欢看医学类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他看到了医者仁心,也明白了有很多事情需要普通人去做。
18岁那年,在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前几个月,王子铭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献血,那种感觉,有点好奇、紧张,还有多年宿愿达成的满足感。此后,他一直保持着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献血一次的频率,至今已累计献血20次,捐献成分血34个治疗量,折合全血6800ml,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因为常去献血,血液中心的工作者与王子铭已经熟悉了,偶尔,用血紧张的时候,他们会给王子铭打电话,询问近期是否方便献血。王子铭说,当你所献的血被使用的时候,会收到一条短信,告知所献的血已经被送往某某医院用于患者的救治,每当收到这样的短信,他都会很开心。
王子铭最初考入山大的专业并不是现在的临床医学(五年制),而是公共管理。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发现自己对医学专业念念不忘,于是转专业到了预防医学专业,而后又转入临床医学(五年制)。王子铭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名既能像《生门》中妇产科李主任那样风趣幽默、让人如沐春风,又能像《人间世》中外科虞主任那样专业精湛、做事干练的好医生。他喜欢这个职业带来的帮助人的成就感。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王子铭透露,2016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第二年,他还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并将申领的实体卡放在了钱包最显眼的首页。他说,“这样万一有什么意外,别人会知道我有这样一个愿望,并帮我达成。”
17日晚采访截稿时,王子铭正在回家的路上。愿好人一路平安,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