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名校,一个是技工职业教育领域的名校,提起山东大学和蓝翔技校,人们大多会这样评价。然而,这两所不同领域的名校牵手合作了。4月19日,省经信委和山东大学在蓝翔技校举行了“山东大学学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今后山东大学的工科学生将到蓝翔技校练习一线操作技术。对此,山大有关负责人坦言,这件事本身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此举的目的在于提高山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就业。
蓝翔也是名校 值得山大学习
19日下午,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在授牌仪式上表示,山大在技工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尚属首次。
“跟山大一样,蓝翔技校也是一所名校。”方宏建评价说,蓝翔技校作为一所技工职业学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长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针对性都非常强,这些办学优点都值得山东大学学习。而目前高校工科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些脱钩,通过这类合作,有助于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的学生去一些大企业实践时,连机器都不让动,而蓝翔技校有着比较完善的车间机器装备,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周庆华告诉记者,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但目前高校难以给学生提供一线操作的车间,而一些大企业并不愿意多花成本来培养学生,学生在一些工厂里并没有得到充分锻炼,而蓝翔技校重视实践的教学特色恰恰可以弥补高校工科教育的不足。
一边是就业难 一边是招工难
“现在大学生喊着就业难,而企业却喊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省经信委职教办主任张忠军表示,高校教育和企业需求是“两层皮”,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一些高校里却没有这样的专业;高校有相关的专业,但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又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张忠军介绍说,目前我省很多进入企业的职工,虽然学历都比较高,有大中专毕业生,也有研究生,但其技能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却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只能拿出时间来,对这些新员工再进行培训,实际上这是一种教育浪费,类似的技能培训完全可以前移到学生在校时进行。而山大在蓝翔技校设立“实践基地”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至少30名山大学生 暑假将去蓝翔“学艺”
据周庆华介绍,山大初步计划在今年暑假期间,以自愿报名的形式,至少选拔30名工科专业毕业生前往蓝翔技校进行一个月的封闭式锻炼学习,这些学生这一个月的吃住均在蓝翔技校,每天都在车间里动手操作机器。之后山大还将继续分批次选派大学生到蓝翔技校“学艺”。
19日下午,在参观蓝翔技校的学生操作车间时,记者看到,该校的学生们都在各自的机器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告诉记者,与山大合作,跟山大的大学生们的接触和交流,对蓝翔技校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据悉,目前两校正在协商,蓝翔技校的学生将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到山大学习。
到技工学校锻炼 山大学生是否“掉价”
每年考进山大的学生,都是高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习成绩不算好的学生,如今考了高分的学生要到技工学校里锻炼,这是否会让一些大学生感到有些没面子,或者说“掉价”呢?
周庆华坦言,校方在决定与蓝翔技校合作以前也展开过一番争论,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山大这样的名校培养的是高端技术人才,而蓝翔技校培养的是一线熟练工,两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明显不同,在此前,可能很少会有人把这两个学校联系在一起。
“山大的工科教育依旧是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山大工科的教育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周庆华表示,现在高校工科学生理论水平挺高,但动手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山大与蓝翔技校合作是优势互补,“比如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他应该首先知道,在车间一线是如何动手操作的。”
“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矛盾,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也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张忠军表示,普通高校与技工院校的合作,将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融合,帮助大学生提高一线动手能力,帮助技工学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这将有助于培养我省企业急需的优秀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