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8月2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威海民俗文化团队就威海地方民俗文化开展了第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活动主要研究威海地方民俗文化与文学、威海地方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威海地方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三大部分。团队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威海民俗文化进行了全面调研。
在威海地方文化与文学之关联部分,团队分别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威海合庆山庄董事长杨机臣先生和山东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民俗作家梁月昌先生。两位作家分别畅谈了威海地方文化的特质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对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杨机臣建议团队深入民间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在如何发掘民俗文化资源方面,梁月昌建议团队使用震惊式的开头,深入民俗群体开展调研。威海地方现代档案史编研专家、市档案局副处级调研员张军勇,著名文学评论家、《威海文艺》执行副主编张洪浩,也给予团队很多可行性建议。
在威海地方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部分,团队分别赴威海市档案局、旅游局、文化局开展调研并与原威海市档案局局长张建国进行深度访谈。在威海市档案局,团队成员就威海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通过对张建国的访谈,队员们了解到威海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英租威海卫时期的老洋房的保护及开发现状。在威海市旅游局,团队进一步了解到威海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副局长朱德军也介绍了威海市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规划,规划科主任张建阳就威海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进行了说明。
此外,为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团队于7月28日赴荣成市河口村开展实地调研。团队就“渔家乐”旅游模式采访了河口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蔡志科,了解了河口村的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团队还向村民们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民俗旅游产业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阶段调研,团队了解到了威海民俗文化的历史、开发保护现状及其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期调研中,团队将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进一步交流,共同探讨民俗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