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邹鲁乡里话圣贤--两岸文化学者济南探讨齐鲁文化

发布时间:2012-07-03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新华网济南7月3日电(记者 林甦)参加“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台湾学者们,2日在济南同山东学者共同就齐鲁之邦的文化内涵,儒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等题目,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当日的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楼内举行。多位学者为此次会议准备了专门的论文,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湾知名学者曾永义先生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我所知道的孔达生老师”,讲述他与孔子77代嫡长孙、“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的师生情谊。

  率先发言的是台北大学荣誉教授辛晚教,他对历代孔庙释奠礼乐进行了详尽梳理,介绍了台湾祭孔礼乐的改进及孔庙的释奠程序,并在现场播放了一段台北孔庙祭祀演出八侑之舞的录像。两岸祭礼之殊同,顿时引起在场学者与听众的热烈讨论与响应。

  辛晚教认为,中国本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数千年以来,能维系中华民族多元而又统一的民族意识,主要是因有共同的汉字以及对儒家文化价值的认同。

  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程奇立教授也认为,儒家学说作为齐鲁文化主体,其许多核心价值观念都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共同民族意识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范式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德龙则以“齐鲁之邦的十二圣贤”为题,介绍了齐鲁文化的特点和杰出人物。他认为,古今圣贤的评判标准,一为开创先河,或为达到某领域最高成就,或在继往开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千百年来所公认。

  他列举的“十二圣贤”中,包括孔子、孟子、孙子、管仲、墨子、鲁班、王羲之、贾思勰、诸葛亮等齐鲁名人。随后,台湾德简书院的主持人王镇华则结合众多中外典籍,畅谈自己对于“德”与“道”的理解。

  对于孔孟与中华文化,对于两岸文化合作的期许,两岸学者轮番演说,似有说不完的话题和见解。眼见时间不多,安排在压轴演讲的曾永义先生索性告诉大家:自己演讲内容与所提交文章并无二致,大家自行阅读即可,会议到此即可结束。此种率性与潇洒,得到了与会者的如雷掌声。

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2-07/03/c_112350729.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