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汉典可否附字母词众说纷纭

发布时间:2012-09-03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上官芷瑄作

  8月28日,针对“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一事,百余名学者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及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送举报信。称该做法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4号令)等法规。

  8月29日,商务印书馆总编室主任刘祚臣回应: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局2010年曾出台一个文件,其中规定:对于国家权威机构编写的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字母词,已有对应汉语译名的,可以使用汉语译名,没有对应的则完全可以收录。“我们是权威出版机构,没有法律依据岂敢乱来?之所以收录这些英文字母词,是为了大家查找方便。”

  其实,《现代汉语词典》早在1996年的修订本中便首次于正文后附上“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共收录39条。此后,字母词条目不断增删修订,2002年的第4版删除4条,新增103条;2005年的第5版删除9条,新增49条;今年的第6版则收录字母词239条。

  学者:规范用词和与时俱进有纠结

  对于外语强势入侵汉语,一些专家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表示,“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在‘词典’中把英语词汇作为‘正文’,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认为,当下的语言使用的确“有点混乱”,作为汉语使用规范的《汉语词典》在这一方面尤其应该慎重行事。他说,“根据国际通行的语言规范,对于外来词语,如果一时找不到对等的汉语词汇,可以暂时采取‘音译’方式,直到找到令大众广泛接受的对等汉语词汇为止。例如,“五四时期”就大量出现过‘水门汀’(水泥)‘斯迪克’(拐杖)等音译外来词汇。但是不能在汉语中混杂英文字母,否则汉语语言的规范、语言的纯洁性都被破坏了。”

  而另一些学者则平静对待“收录风波”。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第13届专家评审组成员的吴晨旭教授表示比较赞同。“这算是进步的表征,物理学中的一些词语,如α、β射线等肯定是不方便用汉字的,如果用音译,反而不伦不类、无法表达确切的意思。”但吴晨旭补充道,身为师者,教学时还是应该尽可能地用汉字,除非翻译后的词意表达实在缺乏便利性与准确性。

  “标记新词、新概念具有必要性,是语言发展必不可少的,并不因此破坏汉语或汉字。”山东大学的现代汉语词汇学教授杨振兰说。杨振兰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让大家能更了解、更好地运用字母词是应该的。语言本身是发展的,语言的规范性、纯洁性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只要不是滥用、乱用,都是应该吸收、融合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现代汉语语法、词汇教授缪小放同样认为“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收录字母词反映和适应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应该说是有积极影响的。”“所谓字母词,最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就出现了,比如‘X光’,差不多有100年了吧。”

  《咬文嚼字》总编郝铭鉴认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大量“字母词”符合民众的实际需求,但是将它们直接收入词典正文的做法欠妥。“《现代汉语词典》一次性收录200多个外文缩略词,数量很大。我查阅过,旧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一共只有3个字母词:3K党、X光和阿Q。”

  有的学者认为,只要是被大家广泛接受、认识的,标记的概念又是无以替代的字母词,就应该吸收。而有的学者认为,汉语词典收录英文字母词,还叫汉语词典吗?从维护汉语言的角度出发,吸收字母词不能拿来主义。还有的认为,应从数量上控制,并斟酌其使用范围,既不能绝对排斥,也不能任其无限制地膨胀。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0903/c1013-18898180.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