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山东讯(记者张清俐)11月17—18日,由中国制度经济学学会筹委会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2年(第十二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百余位学者参加此次年会,出席会议的还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杰弗里·霍奇森。与会学者围绕民间金融风险规避,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型等制度经济学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制度经济学突显了对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文化、制度等时空背景的分析。霍奇森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制度经济学探索的是影响经济形态的多种社会构成因素,如国家的构成、市场的结构与规则、家庭单位的性质以及社会文化的类型等。这些研究将深化我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阿夫纳·格雷夫曾用历史比较制度理论分析了地中海马格里布商人群体建立起的人格化合约执行机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借鉴这一理论对民间金融中借贷双方的合约执行机制与民间借贷活动的金融风险两者的内在因果性进行了分析。史晋川认为,目前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民间金融经历的危机更加证实了在民间金融活动演变中,由地缘、血缘、亲缘的“三缘”关系形成的商帮文化所赖以维系的人格化交易机制存在缺陷。
文化或习俗本身又是如何产生、如何变迁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建德则以制度演化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缠足习俗给出了文化或习俗的经济学结构分析。李建德认为,文化或习俗从某种程度上是被决定的,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随机稳定的性质,而习俗或规范的变迁则是原有博弈结构中支付发生了基本改变的结果。
与会学者表示,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各种经济和社会制度现象,为制度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弥足珍贵的案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进程中所涌现的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和拓展人们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的认识,同时也将丰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型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大中小城市的创新机制是亟须破解的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珺建议,要从制度上解决以增长为核心的短期业绩考核取向与创新活动需要长期化、制度化扶持之间的矛盾,应把创新扶持的重点环节与重点区域转移到以大城市为主上来,明确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分工,避免创新资源配置的平均主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www.csstoday.net/Item/3288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