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式劝退”体现人文关怀值得鼓掌

发布时间:2013-03-22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山东大学近日引爆一枚“重磅炸弹”: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368名学生受到成绩警告。其中,对260人降级修读,对97名学生做出劝其退学决定,理由是“警告甚至多次警告,成绩依然很差”。据报道“劝退”并没有完全给这些学生判“死刑”。山东大学副校长张树永表示,如果他们非常渴望完成学业,学校会要求学生和家长签下“承诺书”,再给学生一个学期的退学试读机会,并提供一对一帮扶。(3月22日现代快报)

  学习成绩差,原因各异。山东大学这次被劝退的97名学生,有19人是因病、出国等原因造成学业中断而退学,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迷恋游戏、厌学等其它原因。山东大学并没有将成绩差的学生一棍子打死,不仅先给差生成绩警告,劝退的时候还给一次退学式试读机会,体现了人文关怀。

  在当下中国,上大学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一条道路,大学生也是很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希望所在。大学生退学,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社会,这都是一种损失。但是,大学有大学的规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对学业差的学生进行成绩警告乃至劝退,实属无奈之举。不过,学生有受教育权利,劝退对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的打击不言而喻。

  制度是死的,执行制度的人不能死板,一定要体现人文关怀。学生成绩滑坡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家庭、学校、社会有没有尽到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尤其重要。作为高校而言,将学生一劝了之,固然有制度依据。但是,简单的将学生推向社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山东大学没有将学生“一推了之”,而是给那些渴望完成学业的学生一次退学式复读机会,提供一对一的帮助,可谓仁至义尽。山东大学的这种做法值得鼓掌。

  透过山东大学劝退事件看本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值得深思。一个人的智商有高低,具体到每个学生,潜质可能不一样,读大学是不是唯一选择?我们有些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砸锅卖铁、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读大学。与其说是让孩子圆大学梦,不如说是家长们圆大学梦。事实上,由于智力、体力等原因,有些学生并不适合读大学,与其让他们在大学受罪,不如让他们到职业院校学一门手艺,将来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失为明智之举。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远比成绩更重要。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很多家长希望子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空泛无力,死板教条。少数教师甚至在课堂上赤裸裸地宣扬“不成功不要来见我”的“成功哲学”。社会上更是充斥着各种虚荣、享乐、拜金的幻象。舆论推崇的不是劳动光荣,成功变为第一价值标杆。这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氛围,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缺位。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首先要树立好榜样。与此同时,全社会都要深刻反思:我们有没有尽到教育的义务?有没有教会他们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
 

http://review.jschina.com.cn/system/2013/03/22/016645690.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