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劝退近百“打酱油”学生

发布时间:2013-03-22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山东大学近日在校园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368名学生受到成绩警告,97名学生被劝退学。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日前下发一则文件,让不少学生寝食难安。文件除了照例重申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外,还对368名在校生提出成绩警告。其中,对260人降级修读,对97名学生做出退学决定,理由是“警告甚至多次警告,成绩依然很差”。

  “教育部规定,到第六个学年末,学生学籍就会取消。”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张树永说,山东大学对每个学期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低于15学分的学生会进行成绩警示,严重的进行学校警告。多次警告之后,如果学生每个学期实际获得学分还达不到最低要求的,并且无法在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劝退。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岩告诉记者,学生被“成绩警告”原因不外乎三种:地区教育基础差异、因病等中断学业和自己不愿学。其中,因为“自己不愿学”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

  曾以高出当地一本线近50分的成绩进入山东大学就读的2011级学生陈飞,今年被“成绩警告”了。他告诉记者,作为外省份学生,他在山东大学学习、生活有许多的不适应,和同学也相处不好,所以一直在外面租房住,过上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日子。

  在经历多次成绩警告之后,学生就可能被“劝退”。这其中,像陈飞这样厌学的学生占大多数。

  山东大学的这一举措,也招致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学生的能力并不全部体现在成绩上,山东大学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有些过于武断;还有人认为,大规模劝退学生,“板子”打得太重。

  对此,齐鲁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周卫勇认为,大学管理相对比较松散,一些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意识,没有将兴趣放在学习和学术上,认为混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而部分高校出于爱护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学生顺利毕业,这也助长了一些学生的散漫。

  “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对不合格的学生,学校有权清退或者开除。”他说,如果高校在人才出口上不进行严格把关,将对用人单位和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山东大学劝退学分不达标的学生,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学校维护自身声誉的体现。

  也有人认为,因为专业不适应或学习能力跟不上等原因而厌学的现象,在大学较为普遍。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部门应当探索转学、转专业等机制,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和同等次学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3/22/c_132253345.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