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云大师为山大师生作题为“天地人”的学术讲座

星云大师从山大校长徐显明手里接过聘书,受聘成为山大名誉教授
文/本报记者 王富晓 实习生 杨双双
片/记者 周青先
一袭僧袍,慈眉善目,平静如水的脸……坐在轮椅上的星云大师刚被弟子们推上演讲台,就引发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23日下午,在山东大学的体育馆内,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5500多名听众静静地聆听了大师对“天地人”的看法。大师用巧妙的比喻、质朴的语言,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被问及对“中国梦”、“幸福感”的理解时,大师的回答既幽默又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喜欢山东人耿直、善良、有个性
23日下午2点58分,山东大学体育馆的贵宾通道,在众多弟子的帮扶下,坐在轮椅上的星云大师来到了主席台的中央,现场所有的观众纷纷起立,争着一睹大师的风采。
生于江苏扬州的星云大师,说话的口音有“吴侬软语”的感觉。在谦虚地感谢了校长的介绍之后,大师竟然说出了一句地地道道的山东话“我最亲爱的山东朋友们,我最最亲近的山东老乡们”。
星云大师说,对于山东人,最初的感觉是“敬意”。身为临济正宗48代弟子,星云大师对六祖慧能大师和神会大师特别推崇,而神会大师就出自山东菏泽,这让他对山东人格外敬仰。
虽然出生于江苏扬州的贫苦农民家庭,但星云大师坦言,自己最喜欢山东老乡。“为什么?因为山东人耿直,山东人善良,山东人有个性,吃大馒头,我要向山东老乡们看齐。”
如今,对于山东人,星云大师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那就是“文武双全”。“孔子、诸子百家,都出自山东,这是文的一面;山东人还很勇敢,我们看电视剧,表现的都是山东人勇敢、威武的形象,所以山东文武双全。”
畅谈“中国梦”:五指合一更有力
对于“中国梦”,星云大师有他独特的理解,为此,他特意用五根指头争夺老大的故事,给予了阐述。
星云大师坦陈,过去30年他行走世界时,由于国家不够强大,他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现在不是了,现在中国富强起来了,我到了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挺起胸膛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在他看来,所谓“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梦,人民幸福,贫富均等,大家守秩序、爱国家、爱社会。他缓缓伸出一只手掌,比划道,“现在两岸三地如手,五指争大,大拇指说我排第一,我最大。食指说我接触的东西最多,我排第一。中指说我最长,我应该排第一。无名指也不甘心,戒指什么的都套在无名指上,我最富有,我应该排第一。小拇指同样不甘示弱,我最小,我最靠边。”
星云大师沉默了几秒钟,说道,“就在大家唏嘘的时候,小拇指很自信地说,当我们合掌时,对父母、圣贤、菩萨来说是最靠近的。”
之后,星云大师握紧拳头道,“谁也不要争谁大谁小,两岸三地都是中国人,如果人的五根手指攥成拳头,那么就代表一种力量。这就好比中华民族更加强大,更有力量。中国梦就蕴含在这种合力的强大中。”
现场,掌声雷动。
只要向前走,幸福就会跟着走
问及“幸福感”,星云大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小狗绕着尾巴找幸福,大狗跟它说,你只要向前走,幸福就会跟着走。”
对于幸福,星云大师缓缓地说道: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福也不是靠别人给予的,幸福要靠自己。“有杯茶喝,有公园散步,有东西吃,都是一种幸福。“星云大师认为:对幸福的感受,完全出于对幸福的认知。一个人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必须修炼自我,让自己拥有一种幸福他人的能力。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就是这种能力的表现。
“我想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自己的内心有幸福的感觉。”星云大师说。
一个故事阐述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在星云大师的眼中,“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各有所道,各有因缘,各有倚靠。“在人世间,要合乎天地,合乎道理。人居万物之灵,仁慈、仁德、仁义才像人。”
为此,他特意讲述了一个3乘以8等于23的故事。他说,有一个人在布店里面卖布。“老板,布多少钱一尺?我要买八尺布。”老板就准备了八尺布。“多少钱一尺?”老板说“3块钱一尺,8尺就是24块钱。”这个买布的人说“乱讲,3×8是23块,怎么是24块?”两个人起了争执。
正在这时,孔子的弟子颜回进来了,了解了一下吵架的经过,他对买布的人说:“不要胡闹,就是24块,怎么是23块?”这个买布的人说:“你是什么东西?要你来多管闲事。”颜回也不服气了,“我是孔老夫子的弟子,你是什么东西?3×8=24,我还不知道吗?”这个买布的人说:“你可以去问你的老师,确实是3×8=23,我和你打赌。如果你的老师说是24块,我服输,头给你。假如你的老师说3×8=23,你输什么呢?”颜回想这么小的事,怎么会输呢,他就说:“我输了把帽子给你。”
于是,两个人到了孔子那里说了这个事,孔子听了以后沉思了一下说:“颜回,你输了,3×8=23。”颜回一听蒙了,“老师,你怎么说3×8=23呢?”孔老夫子说,“颜回,我问你,头重要还是帽子重要?我说3×8=24,没头了。我说3×8=23,这不就没个帽子吗?”星云大师笑着说,“这难道是孔子讲话不实在吗?不是,这就是仁。”
shrb.qlwb.com.cn/shrb/content/20130424/ArticelA08002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