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老舍《春风》
“但我所喜欢的还是苦老酒,可也不因为它的苦味与黑色,而是喜欢它的乡土风味。即如它的色与味,就十足地代表它的乡土风……” 台静农 《谈酒》
名人纪事华岗
最大教室也容不下听课者
1951年华岗任山大校长不久,便开始筹办《文史哲》杂志,“筹委会”就设在他家中,每每都有师生在这里为刊物内容高声激辩。据了解,这本校刊诞生之初,经费紧张,华岗便自掏腰包垫付,直到一年后发行量猛增,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刊物,华岗才不用再自费付印了。
当然,除了“打打牙祭”,山大师生更多的是喜欢到华校长这里来讨论学术。华岗的辩证唯物论课程在当时很有名,在青岛大约六年时间里,华岗住在龙口路的这座小楼里,陆续写出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目前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任务》、《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辩证唯物论和物理学》等4部著作。每周六下午讲学的时候,山大最大的教室也容不下前来听课的学生,只好把课堂搬到校区黄县路校门附近的那个大操场上面。即使这样,还有师生喜欢追到家里来与他讨论哲学。
名人纪事台静农
晚年无限思念青岛
台静农1936年被赵太侔聘至青岛担任山大中文系讲师,在青岛居住的时间极短,但却在晚年的时候对青岛倾注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据他在一篇名为《谈酒》的文章里回忆自己做客青岛时与老舍等人的交往,特别谈到青岛的“苦老酒”,即即墨老酒:“但我所喜欢的还是苦老酒,可也不因为它的苦味与黑色,而是喜欢它的乡土风味。即如它的色与味,就十足地代表它的乡土风,不像所有的出口货,随时在叫人"你看我这才是好货色"的神情。”
名人纪事杨振声
校长的住房让给教员
杨振声1929年参加筹建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被任命为校长。他为人清廉,当时青岛大学经费少,为了节省开支,他把公家为校长提供的较好的住房让给教员住,自己则掏钱另租差一些的房子,而且不用学校的家具,全部自己花钱置备。
杨振声主张民主办学,先后聘请了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来此任教,迎来了国立青岛大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而且,他认为青岛附近海边生物之种类繁盛不亚于厦门,且天气凉热适中,在海边生物学研究上比厦门更为方便。这番真知灼见,为中国海洋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青岛大学与其后的山东大学开设海洋学课程又发展至海洋学系、海洋学院,乃至今日的中国海洋大学,都与杨振声的早期倡导密不可分。
据梁实秋在《忆杨今甫》一文中说,“他和教务长赵太侔住楼上,一人一间卧室,中间是客厅,楼下住的是校医邓仲存夫妇和小孩,伙食及家务均由仲存夫人负责料理,今甫和太侔都是有家室的人,但是他们的妻室从不随往任所,今甫有一儿一女偶然露面而已。”
名人纪事老舍
每天早晨“闻鸡起舞”
从内陆 “火炉”来到 “北国的一个绿洲”,老舍对自己的这个选择应该是满意的,这大抵可以从他的散文 《春风》中看出来:“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老舍酷爱武术,精通查拳、洪拳六路短拳以及太极拳等,还学过少林气功。住在青岛的时候,他每天早晨都要“闻鸡起舞”,当年的鸳鸯螳螂拳掌门毛丽泉还曾与老舍成为“武友至交”。
老舍故居改造为博物馆时,现任的鸳鸯螳螂拳掌门孙日成闻讯,主动将老舍先生当年所用的兵器捐赠了出来。
在青岛曾住过三个地方
老舍在青岛整整生活了三年。这期间他编了《樱海集》、《蛤藻集》两本小说集,流露了对青岛的眷恋之情,参与创办了《避暑录话》,写了一篇《青岛与我》,记录了他的青岛生活。那些被拍为影视剧的作品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更是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夏,写作灵感喷涌而出的老舍辞职离开了山大,专事写作,写下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
青岛的山海之间因为有了老舍,城市的人文情怀也多了些醇香。其实,老舍在青岛曾居住过三个地方。起初住在登州路上,没多久就迁居金口二路(今金口三路2号乙),但因房东家太吵,难以安心写作,又搬至黄县路6号(今12号)。老舍的夫人胡薭青在晚年曾回忆说,“在黄县路居住的这段时间,是老舍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时期。”
“祥子”也是家中座上客
老舍好客,除了洪深、王统照、臧克家、吴伯萧等众多在山东相识的文化名人,一些拳师、艺人、人力车夫、小商小贩也都是他家的座上客。他家附近是东方菜市(今东方饭店附近),每天有些人力车夫在那里“等座”,每逢老舍经过,总会问一声“先生,要车?”有的很熟悉了,甚至会到他家坐坐。
彼时,老舍在山大的一位朋友到他家做客时,谈到了一位北京人力车夫的故事,而老舍在北京就熟悉人力车夫,这使他开始酝酿写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骆驼祥子》的创作初衷。
延伸阅读
老舍故居曾住过黄氏三兄妹
黄县路的这栋小楼不止住过老舍,演艺界著名的黄氏三兄妹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原先就住在这里的楼上,不过,老舍搬进来时,他们已经去了天津。
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经对记者讲起一件趣事:1991年,黄宗江来青时曾在友人陪同下参观老舍故居,他指着房子十分感怀地表示,他当年就住在这里。当时,陪同人员以为他记错了,都没敢应声。事后,细心的鲁海专门写信给黄宗英进行求证,原来当年黄氏三兄妹真的也住在这里,只是他们是从这个楼院的西门进入,门牌号为龙口路2号(今龙口路3号)。而老舍迁入后,是从位于黄县路的东门进入。
而现在的状况是,老舍故居的西门已变成一堵墙,将其与其他院落分隔开来。
http://roll.sohu.com/20130531/n377579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