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二院成功应用静脉窦内接触溶栓技术治疗脑深静脉及静脉窦血栓

发布时间:2013-08-2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静脉窦内接触溶栓技术,抢救了一例脑深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患者为一23岁男性,多次腹泻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病情发展迅速,2天后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意识障碍。转来我院时已经昏迷,对言语无反应,双侧瞳孔不等大,并出现了四肢强直发作。山东大学二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志刚对该患者高度重视,初步诊断为静脉性脑梗塞,紧急安排行MRI+MRV(磁共振及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并当天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综合分析,患者是由于脱水导致脑经脉系统血栓形成,并以大脑大静脉、直窦、左侧乙状窦为主。从而丘脑等脑深部结构静脉回流受阻,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广泛出现了广泛的静脉性梗塞、广泛脑肿胀,右侧丘脑还发展至梗塞后出血。

  诊断明确,但是治疗非常困难。首先,脑深部静脉系统已经闭塞,全身静脉给药无法到达患处,而常规介入局部动脉应用溶栓药物,能通过毛细血管系统到达静脉系统的也微乎其微。其次,存在溶栓/抗凝与脑出血的矛盾。溶栓/抗凝有利于静脉回流通畅,降低颅内压,避免血肿扩大的风险。但对出血的患者应用溶栓/抗凝药物本身就增大了出血的风险。脑梗塞后一旦出血,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死结,“治标”和“治本”相互矛盾,相互制约。最后,还存在着脱水降颅压和保持血容量的矛盾。

  王志刚将患者资料与国内多名脑血管病专家讨论,众多专家都认为,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很可能无法挽救患者生命,即使患者存活,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非常大。唯一可采取的办法是静脉接触性溶栓,但是风险非常大,有一半的可能溶开血栓后脑出血增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王志刚在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风险,取得支持以后,决定采取静脉系统机械开通结合局部接触溶栓的方法,打通脑深部静脉回流通路。手术中采用静脉入路,应用微导丝进行左侧横窦的机械再通,然后应用尿激酶进行机械溶栓。打通直窦的操作非常复杂和困难,由于深静脉系统不显影,只能通过脑血管的位置来摸索前进,并且需要不断切换正位及侧位造影,以避免造成其他损伤。王志刚凭借多年的手术经验,一步步摸索,机械开通一点,接着尿激酶局部溶栓,扩大通路,终于将闭塞的直窦和左侧横窦完全打通。手术时间长达6个小时,手术结束时,所有医生铅衣下的手术衣都已经被汗水完全湿透。

  手术同时将微导管留在了直窦局部,患者继续接受持续的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王志刚和王成伟副主任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严密监测患者体液平衡、凝血功能、生命体征情况。仅仅2天后,患者病情就有了显著的改善,意识恢复,能够简单言语,并能遵嘱活动;现在,患者已经言语交流、自主进食、下地行走,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深静脉系统已经开通,各血管形态均已恢复正常,近期可出院。

  脑深部静脉介入接触溶栓治疗脑深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创新应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一条治疗深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生命通道,必将为此类疑难危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孟庆虎 王厚江)

lushang.sdnews.com.cn/jctj/201308/t20130829_1335915.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