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唱戏却被告知需要切除整个喉咙
61岁的赵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听戏,但是自己却没有时间学,直到退休后,才有了时间和精力,每天早上都要去公园里跟几个老哥学唱戏,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可有天早上刚起床,就觉得喉咙不太舒服。一开始,他以为是感冒了,休息几天就好,也没太在意。可是渐渐的,喉咙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吃东西的时候,开始出现了阻挡感,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直到有天女儿回家看他的时候,他才说了这个情况。女儿赶紧陪他去医院查了查,最后确诊为下咽环后癌晚期,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把喉咙切除。
虽然担心赵大爷想不开,可为了让他配合治疗,女儿考虑了一阵还是告诉了赵大爷实情。
没想到,赵大爷听到后,既没哭也没闹,沉默了半天,然后出门溜达了一圈,回来对女儿说:“我有个老战友,得的就是这个病,也是晚期。前年做了手术,把整个喉咙都切掉了,下半辈子一句话都说不了了,连喘气都得靠根管子撑着。想想就难受,要让我以后这么活着,我宁愿不多活这几年。”
挨个医院打听终于找到保住喉咙的方法
女儿听了以后,也不忍心,于是带着赵大爷到各个医院找专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来到齐鲁医院的时候,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潘新良教授告诉她,根据赵大爷的病情,目前有技术可以切除环后区肿瘤并且保留喉功能。赵大爷的女儿一听,特别高兴,马上回去说服赵大爷接受手术。赵大爷听到以后还能正常说话和呼吸,也很乐意试一试。
潘教授亲自为他实施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只用了两个多小时,非常精确地切除了肿瘤,成功保留了喉功能。术后恢复过程中,暂时插了根气管套管维持呼吸。
耳鼻喉科的金童大夫告诉记者,赵大爷已经做完手术三个多月了,恢复状况很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来复查时会把呼吸管拔掉,到时就跟正常人没什么差别,虽然声音嘶哑唱不了戏了,但语言交流没有问题。
环后癌保留喉功能手术治疗大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潘教授告诉记者,环后癌早期症状很不明显,一般有了吞咽阻挡感,引起患者足够重视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环后癌位于环后区,与喉关系密切,按照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需要牺牲喉功能,把整个喉咙都切除的,为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不仅不能说话,还需要终生带管维持呼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环后癌保留喉功能手术治疗,在为肿瘤留下充分安全切缘的情况下,尽可能精确地切除肿瘤,为患者保留正常喉部结构,大大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潘教授说:“几年前,我就开始考虑,其实通过仔细筛查病例,严格掌握手术指证,有部分患者是有希望保留喉功能的。近几年,随着我对此项技术研究逐渐完善,检查技术条件也不断发展,对肿瘤范围判断更加精确,我开始将此项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已经有十几个环后癌患者接受了保留喉功能手术治疗,恢复地都很好。这个手术方法如果能够成熟并推广,可以大幅度提高此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潘教授提醒,虽然目前下咽癌发病的原因还不明确,但是国内外学者认为与大量吸烟、嗜酒脱离不了关系,而90%的喉癌及下咽癌的患者也有长期吸烟、饮酒的习惯。此外,一旦发觉吞咽困难,数天没有好转,需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简介
潘新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副院长,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头颈外科组副组长,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主编,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
在咽喉头颈肿瘤手术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重大突破,尤其是保留喉功能的喉癌和下咽癌的手术治疗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近年来分别获得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山东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质量好、服务好、群众满意”十大质量品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因为德艺双馨以及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名医奖”。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获得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5项,发表论著52篇,其中SCI收录17篇。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33名。
jkb.e23.cn/shtml/ddjkb/20131219/1229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