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用爱心和耐心,用精湛的技术,让一个个病人愁眉而来,展眉而去。2010年,赵明池同志申请参加援藏工作。工作期间,他耐心给藏族医护人员讲解医学知识,传授手术技术,带领...
1997年参加工作后,赵明池同志一直虚心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并时常翻阅有关医学书籍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医学知识,对于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点更是废寝忘食地钻研。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他还多次短暂外出进修学习。
2005年,30岁的他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努力考取了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全日制研究生,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为三院普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普外科的工作能更上一层楼,他又在百忙之余考取了在职博士,再一次踏上了求学之路。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赵明池同志时刻以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严于律己,并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对于他来说,医生这个职业是累并快乐着的。他每天忙着查房、给患者看病、做手术、带教实习生,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家人问他:“这样没有休息日的工作,你累不累?”他回答:“累!但当我看到病人的痛苦减轻或解除,看到家属的脸多云转晴,我的内心是无比高兴和自豪的,累也值得!”他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耐心地为病人检查身体和解释病情,除了为其减轻或解除病痛外,还经常给病人和家属讲解一些健康知识,对病人的生活嘘寒问暖,形成了融洽的医患关系。他用爱心和耐心,用精湛的技术,让一个个病人愁眉而来,展眉而去。

赵明池照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赵明池同志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汲取不断更新地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他经常关注卫生要闻,了解卫生政策,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医疗改革的步伐。他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带头在医院成功开展了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TIPP术等多台微创手术,经鉴定,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微创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数篇文章。目前正在开展课题“TIPP技术(透光直视动力旋切)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临床研究”。
大爱于心,援川援藏
5.12汶川地震,赵明池同志响应党的号召,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援川期间,在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的领导和医疗队员的团结协作下,成功实现了震后第一次门诊外科手术;第一次支气管哮喘病的规范化治疗和预防教育;第一次妇科检查和常见妇科病预防教育;第一次预防接种;第一次婴幼儿输液;第一次下乡查看灾区居民饮用水源;第一次完成门诊迁入板房后的医院整体规划、布局;第一次制定并实行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案。鉴于其援川的突出贡献,被评为“援川优秀队员”、“援川优秀信息宣传员”和“灾后恢复重建医疗卫生先进个人”。 2010年,赵明池同志申请参加援藏工作。他克服了高原反应及医疗条件落后等不利条件,投身于医疗卫生工作。工作期间,他耐心给藏族医护人员讲解医学知识,传授手术技术,带领他们成功开展了多例常规手术。
为了更好地与藏族病人沟通,提供准确而及时的医疗服务,他平时积极学习简单的藏语,了解藏族的风俗民情。他的到来为当地的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藏期间,他还帮助了多名未曾谋面的贫困学生,不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还经常写信鼓励他们。
为了和藏族同胞的关系更加融洽,他积极参加藏族的各种节日,本着藏汉一家的理念,与藏民打成一片。为争取援建资金,他不辞辛苦地陪同考察团考察需要援建的项目,有时接连几个星期不休息。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赵明池同志自2005年就参加医院“天使”志愿服务队,先后多次在医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为贫困地区、农村和敬老院送医送药,健康宣教。他积极参加卫生支农活动,进行医疗扶贫,帮助农民群众联系就医、住院、手术等。
一直以来,他积极参加各种捐助活动。援藏期间,听说发生血荒,不顾疲惫的身体毅然去献血,迄今为止,他已经献血达1600ml。他经常说:“利人亦是利己,保社会亦是保家。”他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阐释着一个普通外科医生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

赵明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