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高云 实习生 韩淑艳 通讯员 马庆林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现代社会文明病。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肥胖与超重的患病率为50%,其中1/3为肥胖。
肥胖症是体内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引起,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等。医学界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称为“死亡四重奏”。
现状扫描:
肥胖所带来的并发症显而易见
40多岁的王先生自记事起一直是朋友圈里的“胖哥”,不抽烟、不喝酒,唯独管不住自己好吃的嘴,30多年来吃夜宵的习惯一直没有断过。眼看着孩子长大,操心事少了,自己的体重却不断地往上升,睡觉时呼噜震天响,更可怕的是还出现了睡眠呼吸暂停。近两年,王先生先后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医生告诉他:导致他患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就是肥胖。看着手里的降糖和降压药,王先生不禁感叹,不抽烟、不喝酒,图的就是个身体健康,这倒好……
临床上像王先生这样的肥胖患者越来越多,有的患者因为肥胖甚至一度不能走路。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付方明告诉记者,我国肥胖与超重的患病率为50%,其中1/3为肥胖。患病率高、患病率增长迅速、发病低龄化趋势明显,是近几年肥胖症的明显特征。有资料显示,儿童肥胖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过去的20年里,青少年肥胖症的患病率增长了3倍。我国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已经超过1200万,占世界“胖孩儿”总数的1/13。
付方明提醒大家,肥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肥胖除了引起活动不便、气喘吁吁、肌肉疲乏、关节疼痛以及水肿等外,尚可引起多系统的损伤,由肥胖所带来的并发症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肥胖影响心血管系统,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引起心衰;肥胖会引起肝脏病变,如脂肪肝(又称为脂肪肝变性),是因为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内形成的一种疾病,脂肪肝又可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肝衰竭;肥胖还会引发糖尿病,肥胖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达普通人群的5倍以上,在2型糖尿病人中,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此外,肥胖者癌症的发病率升高,除了肠癌外,肥胖女性更容易患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绝经后的乳腺癌;男性肥胖者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此外,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关系非常密切,在肥胖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约为50~70%,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发病率2~4%;肥胖还可以引发心理障碍。胖者往往对自己的提醒自惭形秽,甚至产生自我厌弃的感觉,因而会导致焦虑、抑郁、负疚感等不良心态。
追根溯源:胃肠道菌群或可参与肥胖发生
虽然肥胖直至现代才被确认为是一种疾病,其实早在2500年前,我国的先人已对肥胖病开展了研究,《黄帝内经·素问》就明确指出,“甘肥贵人,则高(膏)粱之疾也”。而《灵枢·卫气失常》篇更是将肥胖者细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类型,即“脂人”、“膏人”及“肉人”。
那么,怎样才算肥胖,它有哪些诊断标准呢?付方明表示,一般来说,正常成年男性的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0-20%,女性为15-25%。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可诊断肥胖。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检测肥胖的常用简易指标,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根据肥胖病因的不同,肥胖可以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原发性肥胖又称为单纯性肥胖,占肥胖的99%以上,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而新近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等的研究发现胃肠道菌群参与了肥胖的发生,他们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营养干预研究显示对肥胖及代谢失调有显著地改善作用。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继发性肥胖可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
根据脂肪积聚部位肥胖两类:一类脂肪主要沉积在腹腔内,内脏脂肪增加,四肢则相对较细,外观像苹果,称作腹内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内脏型肥胖、苹果形肥胖,以男性多见;另一类则是脂肪积聚于臀部以及腿部,下半身变粗,外观上像梨,称为皮下脂肪型肥胖或非向心性肥胖、梨形肥胖,女性多见。相比之下腹内型肥胖患并发症的危险性要比皮下脂肪型肥胖大得多。
健康减肥: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很多人都觉得,治疗肥胖还不容易,不吃饭就是了!其实肥胖症在治疗上远没想象得那么简单,比如节食减肥,如果没有合理的指导,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反弹。
付方明认为,对于减肥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营养治疗与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对于肥胖症患者,首先应进行营养与运动治疗,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控制饮食,将摄入的能量总量限制在1000-1500kcal/天,减少脂肪及含糖食品的摄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35%,应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以瘦肉和植物蛋白作为蛋白源。饮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膳食纤维。减肥膳食除了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还需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充足的水分。同时要改变饮食习惯,吃东西时需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减慢营养物质吸收,控制能量摄入。饮食控制目标是每月体重下降控制在0.5~1公斤左右,6个月体重下降7-8%。
肥胖患者最好在专门的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运动治疗本身可以减少大约3%的体重,联合控制饮食,减肥效果更好。减肥运动须强调科学性、合理性和个体化,要根据自身特点掌握适当的运动量与度。
专家提醒:手术减重,治愈多种代谢疾病
如果肥胖患者BMI>30kg/m2且无合并症,或者>28kg/m2,并有其他合并症。那么,就需要药物治疗。付方明说,目前常用的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作用于中枢的食欲抑制剂:此类药物又称厌食性药物,它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性,减少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量,抑制食欲和提高基础代谢率来减重,如西布曲明。另一种是作用于外周的脂肪酶抑制剂:通过阻断饮食中部分脂肪的吸收达到减肥目的,如奥利司他,在胃肠道道抑制胃脂肪酶和胰,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约30%。
通过控制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理想减肥效果的,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这是目前肥胖症患者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减重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临床研究证实减肥手术后78%糖尿病完全缓解,87%糖尿病部分缓解;70%以上高脂血症缓解;61.7%高血压完全缓解,78.5%部分缓解;80%以上睡眠呼吸暂停得到缓解或改善。据了解,济南市中心医院自去年11月成立省内首家“减重与糖尿病外科门诊”以来,已经为不少肥胖患者成功实施减重手术,不少患者在术后一周内,成功减重近20斤,至于对代谢的改变尚在进一步随访观察中。
付方明表示,肥胖是诸多病症的根源,减重是治疗肥胖的根本。而治疗肥胖症的本身并不仅仅是减重,更是为了预防、减缓甚至阻止由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对于肥胖症手术患者提高减重疗效、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是肥胖症治疗的优选模式。
付方明:副主任医师,内分泌专业博士,山东省医学会第四届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1994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2003年获潍坊医学院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10年获山东大学医学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博士学位。
专业擅长: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肥胖、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继发性高血压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链接
防火防盗防肥胖
肥胖一旦发生,再想校正非常困难,因此预防肥胖的发生尤为重要。付方明提醒大家,预防肥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人在婴幼儿期、青春期、妊娠前后、更年期、老年期各年龄阶段容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饮食平衡合理:采用合理的饮食方法,做到每日三餐定时定量,科学安排每日饮食,如饮食不过油腻,不过甜和不过多,宜适当增食蔬菜和粗粮,少食肥甘厚味,多素食,少零食。另外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
加强运动锻炼:经常参加快走、慢跑、爬山、打球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形体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年龄不同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既要满足生理需要,又不能睡眠太多。
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一定作用。
http://dsnb.e23.cn/shtml/dsnb/20140514/12862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