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季振国: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

发布时间:2014-05-15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999999999999999.jpg

  人物名片:季振国,博士、研究员,现为我校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致公党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高校实验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现为中国致公党浙江省委委员、致公党省直综合一支部主委、《无机材料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理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接到采访校特聘教授季振国的任务时,心里颇有些忐忑,因为他不仅是位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令人敬佩的学者,也是位出了名的严师。在第三教研楼五楼,当刚刚爬上楼来,还有点气喘吁吁的季振国老师笑意盈盈地与我们打招呼时,所有的紧张和担心瞬间烟消云散了。

  不懈追求,结出累累科研硕果

  1978年,季振国考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因成绩优异,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后来,他又相继在浙大完成了物理学硕士课程和材料科学博士课程的学习,并于1993年取得工学博士学位。1984年到2000年间,他曾在英国surry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莱国家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进行访问研究。

  出于对电子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对材料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季振国选择了电子材料与器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特别是半导体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制作。近期,他还开展了与残疾人辅助器具相关的研究工作。多年的埋头钻研、辛勤耕耘,至今他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录用50余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973、军事电子元器件预研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半导体物理》和《IV族、III-V族和II-VI族半导体材料特性》两部专著和教材,参与编写《材料科学百科全书》、《硅材料科学与技术》等著作,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颖专利权20余项。

  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取得这么多的成果,有什么秘诀吗?季振国笑着说:“首先要对自己所学习与研究的东西感兴趣,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七、八个年头了。我所学习的东西内容多且杂,物理、材料、电子、传感器、光机电、数学、外语都有不错的基础,知识面相对较广,加上长期在实验室工作,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积累也很多。有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基础,加上兴趣爱好和钻研精神,新的想法自然就会不断地跳出来。”季振国坦言,每当获得一个新发现,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那种感觉又会促使他更加积极地去准备做下一个科研实验。

  热心教育,心系国家科技发展

  尽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季振国丝毫没有满足于此。“我脑袋里还有很多好的想法!”季振国笑言。

  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季振国也十分关心当前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发展。他介绍说:“做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仪器设备是关键,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以前我们国家穷,买不起好设备,如今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国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科学研究。目前,我们的实验设备已经不再落后,我们完全可以与别人做得一样好。材料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很多行业的基础,电子、化学、物理、机械、生物、环境等都是要以之为基础的,材料科学与技术始终是社会进步的支柱之一。不过我国在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落后,不少重要的国防材料仍需要进口,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材料研究方面的人才。”

  季振国说,他非常希望杭电能尽快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为国家和浙江省培养更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填补我校在材料研究方面的空白。

  教书育人,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比起申请到的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发表的一篇又一篇重量级学术论文,季振国认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培养了一批热爱材料工程并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错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季振国素来以严格要求学生而闻名。他总是尽心尽力地指导他的学生,包括科研兴趣的培养、研究工作素质的培养、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数据分析及处理技巧、总结与规律的寻求、科技文章的写作,甚至包括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能从繁琐的实验过程中找到乐趣,能在乏味的数据分析里释放激情。季振国老师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跟他学习过的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都非常强,去任何企业都能做得很好。严师出高徒,至今,经他指导的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已经有40余名,他们有的已经在国内知名高校担任教授和副教授,有的已经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其他一些学生也是在企业和高校踏踏实实地工作。

  针对一些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的现象,季振国经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围朋友的经验提醒学生,要让自己的知识贮备尽可能地丰厚起来。他说,大学只是一个通往未来的台阶,你上去之后不能确定以后要干什么,因此务必要学得广,学得深,学得活,要注重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他还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对待工作要踏实勤恳,不要拈轻怕重,要既能进行高深的科研,又能胜任企业需要的技术性岗位,必要时还得能干点力气活。另外,一定要重视外语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对于“机会”一词,季振国也有自己的独到解释,那就是机遇来了你要会,这才是机会。

  采访一结束,季振国立即回到办公室旁的实验室,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做实验去了。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学生来了又走,一切在变,不变的是季振国对科研创新的满腔热情和“沐桃李育良才”的教师情怀。(邵颖华)

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4/05/14/020025112.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