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因村制宜 多措并举

发布时间:2014-05-22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文/杨季青

  近年来,在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和济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思考谋划实践“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三大课题,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打基础、抓规范、上水平、增后劲,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获得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卷烟打假工作先进集体、“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按照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大战略方针和济南市委“千村(社区)提升”工作部署,济南市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公司)党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组织实施生态村富民工程,帮助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状况,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一、抓组织领导,形成内外帮扶合力

  济南市局(公司)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由分管领导任主任的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生态村建设工作。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统一内部思想认识。二是做好结合文章。三是健全推进机制。

  二、抓调研规划,明确帮扶思路模式

  由于10个帮扶村基础条件不一样、村两委班子差异大,开展生态村建设很难“一个单子吃药”、一种模式推进,而烟草部门又缺乏“三农”工作经验、技术和人才,单打独斗也难以很快见到成效。为此,市局(公司)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要求10个驻村“第一书记”在一个月内完成对所有党员干部和50%以上农户的走访,了解干部群众思想状态和帮扶需求,摸清村情。在此基础上,由市局(公司)包靠领导和县(市、区)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召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座谈会,并征求镇(街道)党委、政府意见,本着远近结合、先易后难原则拟定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山东农科院、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农产品(000061,股吧)产销协会等机构和专家,逐村研究论证帮扶规划,借脑借智借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10个帮扶村划分为3个普通生态村、5个特色生态村和2个品牌生态村,完善帮扶规划和思路,并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上。先后成立了焦集村蔬菜生产合作社、席庄村优质大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和东菜园村禽畜养殖合作社,着力探索农业生产新型组织形式,并聘请法律顾问和相关专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起草制订合作社章程和相关制度文件,做到章程制度规范、社员权责明确、利益分配合理。特别是在焦集村,与省级重点合作社-石匣生态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合作,市局(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石匣合作社作为运营主体,焦集村入社村民作为生产主体,探索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模式,并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

  三、抓项目建设,确保帮扶见到实效

  经过反复论证,10个村三年帮扶项目共30个,总投资近1500万元。其中,去年以来已实施完工项目17个。为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项目建设上,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市局(公司)着重把住四个关口:一是“由谁来建”。对技术含量低、村两委能够组织施工的项目原则上不外包,尽可能组织村民通过义务工或劳务工形式建设。二是“由谁来监督”。农民群众对帮扶工程最大的担忧是过程不公开、财务不透明。为此,市局(公司)要求所有项目都必须由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成立监督管理小组,来监督工程质量。三是“由谁来验收”。四是“由谁来用”。

  四、抓品牌营销,打通优质农产品进城渠道

  在生态村帮扶过程中,市局(公司)始终坚持一手抓特色品牌培育,一手抓城乡流通渠道对接,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帮助扩大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在品牌培育方面,以绿色无公害为主攻方向,选择槐荫区席庄大米、历城区南宅科村核桃、济阳县段家村蛋鸡、章丘市东张村黑小米以及焦集蔬菜等特色产品作为培育重点,确保食品安全,让消费者放心。为此,帮助席庄村购置插秧机2台、育秧机1台,“119”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帮助南宅科村改良核桃树480亩,新引进良种核桃苗1万余株;帮助段家村引进“父母代”种鸡4.5万只。截至目前,共为帮扶村销售大米、小米、蔬菜等农产品10余万斤。二是与石匣农业合作社合作,运用其与济南电视台创立的“生活帮放心菜”栏目扩大宣传、增加品种,积极探索绿色农产品交易的“农宅对接”模式,只要市民一个电话,放心农产品就能送到家。

  五、抓综合帮扶,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搞好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要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群众的参与、支持及配合。为此,一是要求“第一书记”建立《村情民意台账》、《承诺践诺台账》、《工作日志台账》,掌握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帮扶村两委班子共同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干部事业心。对照基层组织建设有关规定,完善村两委工作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推动村务财务公开,工作标准和办事流程规范完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组织“第一书记”和帮扶村干部到潍坊、临沂、滨州等地学习参观,聘请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以及市委党校专家为帮扶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专业技术和思想政治培训。三是市局(公司)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一户困难家庭。

  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市局(公司)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实施好生态村富民工程,加强领导、真抓真干是前提,制定帮扶规划、明确思路方向是关键,实现项目落地和农民增收致富是根本,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实现优质优价是重要保障,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服务群众和发展经济能力是长远保证。目前,随着生态村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干部,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下一步,市局(公司)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继续把生态村富民工程摆在重要位置来抓。

http://news.hexun.com/2014-05-22/165009733.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