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马克·泰勒:不了解宗教就无法了解当今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4-05-27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LOCAL201405230927000128048444433.JPG

  人民网济南5月23日电(徐洋)正在此间参加第三届“尼山论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神学家马克·泰勒,日前就个人对“人类共同伦理之基督教伦理”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世俗主义和宗教并不是对敌的,而是紧密相连

  马克·泰勒首先回顾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认为其发展对其它国家也产生了影响。他强调,宗教不仅是可见的,同时也是不可见的。只关注宗教显而易见的现象而忽视一些现象是错误的,宗教最不显眼的地方却是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宗教都密不可分。

  西方是神学的创新产物,同时也是神学方面的革命,现在依然在改变着整个世界。宗教、民族、国家都是密不可分的。泰勒认为,基督教的核心说上帝是绝对主体存在于肉体之中,在历史上真正出现过,这也意味着神或者是上帝都是实际存在的,上帝不是所有神学方面的概念,而是最真实的一种存在。

  在整个西方宗教史上,上帝、自我(人类学)和世界(宇宙学)的概念一直紧密相连,无可分割。一个人对上帝的认知意味着对自己的解读,反之亦然。对于自我的全新认识中,表现在宗教之外的其它方面。路德对信仰的探索促成了自我这一现代概念的诞生,并随之产生了现在所熟知的民族和自由市场观点。

  二十世纪的金融革命只不过再现了五百年前宗教革命

  在现代西方社会,世俗主义起源于宗教,而宗教又在世俗主义中席卷了全球。尼采说“上帝开始了变革之本”,这一说法是在市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尼采说上帝已死,很多人经常误解这话,其实尼采并不是第一个提出“上帝已死的人”。黑格尔也曾经这样说过,虽然“上帝已死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但人们通常会误解它的真实含义。

  尼采指的是超越物质的上帝已经死了。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尼采是现代的无神论者,但实际他是一个基督徒,他指出“真正的上帝不是存在现在的世界和空间中,而是无处不在。”要确定现在的上帝是否存在,唯一就是否定之前的上帝存在。对尼采而言这就是否定的虚无主义,上帝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历史上存在的基督证明了,一个人必须首先有肉身活着,才能有被奉为神明的改革,对于犯罪的悔改是并不能进入天堂的,极乐并不是别人赋予,只要有这样的生活就能得到极乐。

  上帝可以有两种方式:可以超越现实,超越尘世,甚至无所不在。在现在世界,前一种方式认为上帝是造物主,创造了机械的宇宙之后功成身退,让社会自然运转。在完成创造之后,上帝消失了光芒,渐渐成为了凡人。在后者的理论中,上帝无所不在,因为神圣与世俗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因为不存在超凡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当我们意识到宗教既可见又不见之后,就可以在宗教事物中发现一些痕迹。

  最近几十年兴起的新资本主义来讲,市场就像以前的上帝一样,人类都会犯错,会阻碍市场的有效运行。因此,最明智的策略是将金融市场私有化、分解化,解除管制。尽可能减少个体和中介或者代理机构的数量。二十世纪的经济和金融革命,只不过五百年前宗教革命的再现。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制度,都隐含着看不见的宗教的影响,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看到现在宗教怎么样继续塑造着西方的制度,有了很好地了解之后,才能了解两个社会之间的差异,无论是政治体制、文化做法甚至是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些差异。

sd.people.com.cn/n/2014/0523/c166188-21269622.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