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三十六载注诗圣 七百万言汇古今——《杜甫全集校注》的漫长旅程

发布时间:2014-06-10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QQ截图20140610152826.jpg\'

\'W020140610375523206110.jpg\'

萧涤非先生

\'W020140610375523673268.jpg\'

张忠纲教授

\'W020140610375524299225.jpg\'

1979年,校注组考察杜甫遗踪时合影

\'W020140610375525072316.jpg\'

  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杜甫全集校注》,成为古典文学的象牙塔里引人瞩目之事。一是这部历时36年、由几代学者接力的大书终于抵达终点,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顺利出版;二是它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赞许。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称该书是“守正出新的典范”,“《杜甫全集校注》文献之丰备,校勘之精审,注释之周详,考断之稳妥,确能代表当代别集整理新注之最高水平,是一部总结一千多年来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在杜甫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首发式上,该书的终审统稿人、山东大学张忠纲教授说,自己1978年加入这个项目,昔日的年轻学子如今已成老翁,原先参与校注者十一人,一人中途退出,五人先逝。他引杜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之句来形容这一情境——“身历此境,情何以堪!”

  如果细说从头,这部大书的诞生,要回溯到1976年。那年年底,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制定了整理出版15位“中国古代大作家集”的规划,包括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当时,人文社在古典文学注释方面是最有经验的,因为我们做过‘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所以15个大作家里我们接了8家,其中就包括杜甫。”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先生向青阅读记者介绍说。

  1978年,人文社约请公认的杜甫研究专家、山东大学萧涤非教授任主编,并在山大组建了“杜甫组”,张忠纲是萧涤非先生的弟子,就是那时开始“注杜”的。杜甫组首先要做两项“求全”的基础工作,一是检阅元、明以来诸家别集、诗话、笔记、丛谈、杂著等,摘录其中有关杜诗的研究资料,以备索检。二是在海内外广泛搜求杜诗的版本、注本。此外,还在1979年、1980年先后数次奔赴各省,沿杜甫当年的行迹进行实地考察,验证文献。

  杜甫组的工作得到全国许多图书馆和专家的支持。1984年在河南巩县杜甫故里召开了讨论会,四十多位专家针对样稿做了详尽的讨论。“那时候是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做事非常严谨,” 周绚隆说,“其实在此之前,我们社的王利器、舒芜等老先生就准备出一个杜甫集的校勘本,已经做好的校勘记装订了20册。既然国家规划让山大来主持杜甫集,我们就把这个无偿地借了出去。”

  1991年4月,萧涤非先生去世。张忠纲教授回忆说,逝世前一个月,恩师还在审阅杜甫集校注的样稿。1994年,《杜甫全集校注》完成了十四卷初稿。不过,随着德高望重的萧先生的辞世,“杜甫组”的工作渐渐停滞了,主要原因是人事纠纷。

  这部大书重启已是2009年。山东大学大力推动,调拨专项经费,人文社也于2012年为之申请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周绚隆说:“张忠纲先生负责全书的终审通稿。他花了大力气,从头到尾统一体例,修改校注,补充材料,核对引文,编撰附录,缺的稿子也是他带着学生做出来。我们是四个编辑,跟他车轮战,稿子一遍一遍地过。”

  张忠纲教授则感叹道:“注杜之艰难曲折,犹似老杜艰苦备尝之经历。”无论如何,这部大书终于洗去了岁月的尘垢,走到读者面前,接受品评。

  《杜甫全集校注》煌煌12大册,近700万字,收集、校勘杜甫诗20卷(1450余首)、文赋2卷、疑伪之作辑考1卷,每首诗(文)校注分题解、注释、集评、备考、校记五项内容。

  周绚隆先生对记者说:“1976年的规划里我们承担的任务,有的没能实现。但杜甫集我们一直没放弃。因为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较特殊,从宋代开始,学杜就是主流,无论思想深度还是技术的可复制性,杜甫都不同寻常。另外,校注和编辑过程中,现在的电子检索提供了很多方便,公布的版本也比以前多,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排查一些问题,过去就得完全靠手工翻查,翻不着也没办法。如果和二十年前相比,可能现在出书的质量会更好些。”

  《杜甫全集校注》定价850元,人文社方面表示,这个偏低的价位主要是考虑到普通读者对杜甫的阅读需求。不过,一般的读者能接受这样的大部头吗?即使是杜诗爱好者,读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或其他有名的注本难道还不够吗?

  周绚隆表示,确实这套书首先是面向学界的,有其专业意义。它的信息量比《杜诗详注》大得多,无论是版本的丰富性还是注释的详细程度、准确程度都超越以往,并包括历代的精彩点评和重要的学术观点。“有兴趣看《杜诗详注》的读者,不妨看看全集。如果只是一般的爱好者,想了解一下杜甫,其实连《杜诗详注》都没必要买,看《杜甫诗选》就行了。”

  文/本报记者 尚晓岚

www.zgg.org.cn/zggxx/dshsk/blqsh/201406/t20140610_447064.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