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为纪念著名学者王瑶诞辰一百周年,“精神的魅力——王瑶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王瑶先生的弟子孙玉石、钱理群、陈平原、温儒敏等知名学者与来自海内外的一百余名代表、嘉宾与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以下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致辞: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各位王先生的几代弟子,这是一个俭朴的学术会议,但是,它也是一个隆重的学术会议。坐在主席台上的,有北大中文系前五任的系主任,大家可以看:严家炎教授、孙玉石教授、温儒敏教授、陈平原教授,当然还有王先生非常重要的弟子,我们的钱理群教授。坐在台下的,有来自全国十五所重点大学文学院和中文系的主任、副主任。他们本是来参加一个重点院校中文系系主任的学术研讨会,但是由于有这个会议,所以我请他们都来出席这个隆重的典礼。他们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还有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院和中文系主任。我要非常谢谢他们,他们来参加一个会议,同时又出席另外一个会议。
值此“精神的魅力——王瑶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我要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对诸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是我国著名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创建人王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同时也是五四运动九十五周年。以先生和北大及五四运动的历史关联,王先生的弟子们在这个时候,为他举办这样一场学术活动来纪念他,无形中,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研讨王先生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深厚渊源与历史价值,是在座代表们的事情,容不得我在此多嘴、露怯,但是我还是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些我个人曾经经历的、与此有关的往事。
我的专业是比较文学,由于我的博士导师是乐黛云先生——乐先生早年是现代文学出身,也是王先生的重要弟子和同事之一——我也就多多少少与王先生和他的家人有了一些关联。那是离我毕业还有大半年的一个冬天,有一天乐先生找到我,让我离开研究生宿舍,搬到镜春园75号王瑶先生家里去住,一方面是为了让我这个大龄的学生有个地方安心的做论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我去陪陪王先生的夫人杜秀老师,说是杜先生一个人住在那里有许多的不方便,让我可以顺带照应一下。
记得我去的那天,是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穿过枯草丛生的老旧的四合院,走进略显阴暗的客厅,在拥挤的旧式家具当中,就杜先生一个人,在那儿枯坐着看电视。很快,老人细心从容地为我安排好一切。给我安排的房间住在隔壁,安排好以后,当天晚上我就住在那里,深夜隔着窗户,可以听到庭院的古柏簌簌作响,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屋梁上鼠辈奔走,窸窸窣窣地没个安稳。暗夜中似有园林旧园工人的影子飘过,向来不失眠的我,那一个晚上竟然似睡非睡地熬到了天明。就这样在王宅,我一住就是四年,除了忙于自己的学习和后来留校的教学工作以外,每天就到正厅来看看电视,陪杜先生说说话。周末有需要了,就去帮助换换煤气,修修暖气,换个水龙头,掏个地漏子。慢慢的,我也就和杜先生熟了起来,她不再把我当外人,有事无事的时候坐在沙发上,杜先生就会有一搭无一搭的给我讲王先生的许多事情,讲这个家族的琐事,讲云南,讲西南联大,讲闻一多,讲朱自清、沈从文,讲唐弢、朱德熙,以及在座的一些学人的故事。
四年间,尽管王先生已驾鹤西去,但是,与这个家庭有远近关联的各色人等,偶尔也会到家里来走访、问候、处理事情,甚至也有家庭的纷扰,当然也免不掉组织的定期关注。天长日久,我也就对王先生和他的家庭、圈子,对他的学问、性格和思想,有了与别人略微不同的了解,这也是我学术生涯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和精神的记忆,真的是弥足珍贵。四年后,我分到了房子,就离开了老宅,但是住在王宅的一些场景,始终历历在目。我忘不了杜先生戴着花镜,在灯下整理、校对王瑶先生文稿的场景,也忘不了杜先生与山西老家出版社来人商谈资助文集出版的细节,更忘不了杜先生的外甥在约定的周末,一次又一次来到王府的外婆家里,等候那一个约定的越洋电话的场景。我还忘不了新年之夜,杜先生静坐在电视机前等候维也纳音乐会的场景,据说当年王先生也喜欢。此刻追忆,竟然感受到一种“白头宫女说天宝”的况味,而今杜先生早已远居英伦孩子处颐养天年,算起来已是过了九十多岁的寿星。希望老天照应,能够让老太太百岁无恙。而先生的外孙,如今也是现代文学博士,多少算得上家传有人。我本人在这个孩子的成功关键处也做过一点事情,这让我在回想起镜春园75号的时候,多少有点欣慰。
在今天这个会议的开幕之际,我不太恰当的利用了自己的工作身份,在这里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就会议来说有点离题,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最合适的机会。谢谢大家听我讲述这段故事。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建议来开会的老师们,到新迁入的新人文学苑看看,算得上今非昔比。那里隔着一条小路,就是镜春园75号,算得上王瑶的故家,中文系现在离王先生又近了许多。那里是北大教育基金会的办公地点,经过修整和重建,比原来真是漂亮多了,也阔气多了。
最后祝会议圆满结束,愿大家身体健康。谢谢!
http://learning.sohu.com/20140611/n400703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