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比利时大学教授:我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发布时间:2014-08-1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双福穿着一件中式立领衬衫。

  “我喜欢中国式的立领衬衫,这件就是在北京做的。”双福说。

  关于这件衬衫,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次在北京开会,双福发现自己带的衬衫不够,就进了一家小裁缝店,问是否可以为他做件衬衫。店主“神速地”给他量尺寸、选面料,然后告诉他第二天就可以来取。“我当时就震惊了!这是我生平见到最快的定制,如果在欧洲,量身定制至少也得1个月。”他半信半疑地交了定金,第二天他到店里一看,崭新的衬衫已经挂在那里了!店主的效率、礼貌、热情一下子打动了他,起初怕被“欺生”的顾虑顿时就打消了。这件衬衫很合身、料子好、价格又不贵,双福喜欢得不得了,回到欧洲也一直穿着。

  双福是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教授的汉语名,他是比利时列日大学让布卢农业生物技术学院的生物学教授、昆虫学专家。因为他的姓和名都以英文字母F开头,人又长得憨厚有福相,所以在比利时的中国朋友给他起了个汉语名“双福”。

  双福决心与中国开展长期学术合作,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穿中式立领衬衫,真正吸引他的是中国的学界同行。他心悦诚服地说:“我从事对蚜虫的研究多年。没想到中国的蚜虫专家也都很有建树,他们的研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列日大学以应用科学和生物学见长。几年前,双福代表学校到北京开会。谈到应对果蔬病虫害的课题时,双福一下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的同行在防治蚜虫方面找到了共同语言。与中方建立联系之后,双福说服了学校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开展长期学术交流项目,并获得比利时政府的资助。

  双福的实验室里,几个学生正在制作昆虫样本。打开冰箱门,记者看到透明的塑料布罩着绿色的植物,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黑点,这些小黑点就是蚜虫。在每株绿色植物的塑料罩上,用汉语拼音写着“安徽蚌埠”“江苏南通”“新疆”……原来,这些都是双福千里迢迢从中国带回来的样本。

  在列日大学,同事都称双福为“中国教授”,因为他的工作习惯已经“中国化”了。“正是我的中国同行,给我带来了有益影响。在中国教学时,每每遇到专业难题,本专业的所有老师和博士生先碰头,大家逐个发言,每个人都很平等,都为课题贡献自己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我在其他国家没见过这么好的团队!”双福还特别喜欢下班后和中国的同事、学生一起吃饭,没有了探讨问题时的严肃,大家一起轻松地聊天,特别开心。双福说:“我很敬佩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和敬业,他们务实、守信,待人和做事都是诚心诚意,与他们相处很和谐、很快乐。这些中国好朋友,让我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当我把这些中国式工作方法介绍给我的比利时学生时,他们也非常喜欢。我们相信合作会让两国的生物学、昆虫学研究受益。我的研究生现在都盼望着到中国实地学习。”双福说。他已经选送了几批比利时研究生到山东泰安交流学习。初到中国的比利时大学生也很看重中国朋友的工作方式,为了防治蚜虫,他们走进了中国的田间地头。

  “下农田搞研究,是个辛苦活儿。”双福说,为了做好项目,他时常到中国实地调研,寻找有效消除害虫又不危害植株的办法。双福说,每到一地,他都会结交一些新的中国朋友。“他们真诚、友善、礼让,他们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他们对国家充满信心、努力工作不为一己私利。他们让我越来越喜欢中国。”
 

http://www.fmprc.gov.cn/ce/cebel/chn/zbjl/t1183531.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