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拿诺奖数与人口成正比
丁肇中继续与山大合作探测暗物质,称山大人的特点是专心

12日上午,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做客山大。记者 王富晓 摄
近日,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等奖项逐一揭晓,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究竟离着诺奖有多远呢?12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做客山大,称中国过去对科学做出了贡献,希望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拿诺奖的人应该和人口成正比。丁教授表示,山大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专心。接下来,他将继续和山大合作,利用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继续探测暗物质。
山大人具有专注的精神
山东大学于2004年3月参加AMS项目,由程林教授任AMS热系统总负责人,全面负责AMS热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实验,历时7年完成了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粒子探测装置阿尔法磁谱仪的热系统,解决了太空粒子探测的关键工程问题。
丁肇中教授表示,国内多所重要的大学对AMS项目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其中就包括山东大学。2004年至今,山东大学先后有52人在欧洲核子中心、意大利CGS、欧洲航天技术中心工作,不断为AMS探测器的建造和数据分析做出贡献,山东大学的工作是AMS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他称,山东大学具有非常专注的精神。“600多位科学家参与AMS项目,基本都没有空间站工作经验,山东大学能够专心地做这个事情,也只有专心,才能做下去。”
山东大学校长张荣教授介绍说,AMS项目给了山东大学一个特别的舞台,过去一直参与AMS项目,学校的52位科学家每年365天不间断地进行记录与检测,对AMS项目做出了贡献。
希望出更多诺奖人才
丁肇中是知名华裔科学家,祖籍山东日照,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项目之一,2011年5月16日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AMS以探测外层空间反物质、暗物质,以及宇宙射线的起源为目的,由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科学家历时16年完成。
当被问及中国大学教育应该怎样改善提高,才能培育出更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谦虚地回答,“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丁肇中认为,中国过去对科学做出了贡献,希望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拿诺贝尔奖的人应该和人口成正比。
很难说暗物质有什么用
AMS项目已于2013年4月和2014年9月分别公布两个实验结果,为人类暗物质可能存在找到间接证据。
不少人会感到好奇,暗物质的研究和探索,究竟有什么意义。
对此,丁肇中教授表示,这个需要交给时间来验证。他举例说,110年以前,最尖端的科学是X光和电子的发现,当时只是纯粹科学,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用在医学、工业上;40年代的时候最尖端的是空间物理,现在用在定时和导航上。“很难说研究暗物质会有什么用,但就个人来说,我做这项工作是因为好奇,好奇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一半暗物质 栖身银河系 相当于8000亿个太阳
据《科技日报》报道,暗物质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物质之一,我们无法通过肉眼看到暗物质,但其是宇宙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对银河系内的暗物质进行的测量表明,银河系被大量暗物质占据,几乎占所有暗物质的一半。
借用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简恩斯于1915年(数十年后人们才发现暗物质)研发的一种技术,西澳大利亚大学射电天文研究国际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普拉加尔•卡夫兰发现,银河系内暗物质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8×1011倍。
卡夫兰表示,“恒星、灰尘、你和我,所有这些我们目所能及的物质,其实只占整个宇宙的4%,暗物质占25%,剩下的就是暗能量。”
最新研究也为银河系提出了一个整体模型,使科学家们能测量诸如多快能逃离星系等有趣的问题。卡夫兰说:“如果你的速度能达到550公里/秒,那么,或许可以逃脱星系的引力。”
http://shrb.qlwb.com.cn/shrb/content/20141013/ArticelS05002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