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丁肇中:山东大学非常专心 将携手山大继续探索暗物质

发布时间:2014-10-13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鲁网10月12日讯(记者 王文婷)今天上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来到山东大学,与校长张荣教授亲切的交流。他肯定了山东大学在参与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直言很欣赏山东大学专心做事的风格。丁肇中教授表示,将继续携手山东大学利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这个前所未有的实验平台,进行深入持久的探测研究,迈向人类探测暗物质的新里程。

  丁肇中教授表示,国内多所重要的大学对AMS项目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其中就包括山东大学。2004年至今,山东大学先后有52人在欧洲核子中心、意大利CGS、欧洲航天技术中心工作,不断为AMS探测器的建造和数据分析做出贡献,山东大学的工作是AMS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他直言很欣赏山东大学专心做事的风格。“我们这个实验600多位科学家参与,基本都没有空间站工作经验。山东大学为什么能够受到这么多科学家重视,它有一个特质就是专心。专心地做这个事情。专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山东大学张荣教授介绍说,AMS项目给了山东大学一个特别的舞台,2004年至今,山东大学先后有52人在欧洲核子中心、意大利CGS、欧洲航天技术中心工作,不断为AMS探测器的建造和数据分析做出贡献,山东大学的工作是AMS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后山东大学还将一如既往的参与和支持AMS项目发展。通过国际合作,激发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创新活力。

  山东大学于2004年3月参加AMS项目。历时7年完成了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粒子探测装置阿尔法磁谱仪的热系统,解决了太空粒子探测的关键工程问题。程林教授针对AMS在面向太阳时外部温度远高于内部温度无法自然散热、背阳时外部温度过低可致其内部元件损毁的温度环境,提出了一种利用周期性大温差变化和大热容介质传热动态特征保持探测器温度平衡的新方法。领导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美国宇航局等不同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家共同工作,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解决了AMS在国际空间站环境下运行的关键问题,并由此获得美国宇航局的特别嘉奖。

  2013年4月3日,山东大学参与的AMS项目历时18年首次公布了实验的第一个结果,宣布已发现了40万个正电子。AMS探测的结果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找到了暗物质可能存在的间接证据。

http://sd.sdnews.com.cn/yw/201410/t20141012_1750103.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