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莫言对话勒克莱齐奥--畅谈人生与文学

发布时间:2014-12-18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中国网山东频道12月16日讯(记者 刘璠)今天上午9:00,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第三期--中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端对话在山东大学知新楼举行。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获得者莫言及法国著名文学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作为嘉宾出席活动,与山大师生一起畅谈人生与文学,带来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1.jpg\'

  莫言对话勒克莱齐奥--畅谈人生与文学

  人物链接: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勒·克莱齐奥

  勒克莱齐奥(法语: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年4月13日-),生于法国尼斯,持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国籍,著名的法语作家,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 随着其第一篇小说《诉讼笔录》(1963)的出版而一举成名,直到1970前后,其作品仍带有“新小说”的痕迹,基本以探索人性疯狂为主题,之后,受其家族起源,自己游历及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喜爱,作品开始以寓言,幻想为主题(《沙漠》《寻金者》),题材涉及儿时回忆,自传及家族历史等(《非洲人》)。最近以来,他写作出版了四十多部著作,包括小说,随笔等。

  2008年10月9日,他因为“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http://sd.china.com.cn/a/2014/shouyejinriyaowen_1216/51716.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