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传喜法师山大开讲: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

发布时间:2015-04-20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rdn_55344f2579d50.jpg

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

rdn_55344f36f0a73.jpg

传喜法师讲座《观澜知源—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

rdn_55344f69ef8d7.jpg

诸位学者嘉宾济济一堂 共同聆听法师演讲

  2015年4月18日下午,在山东大学国学大讲堂,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的《观澜知源—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的讲座在此举行。

  传喜法师与师生们共通过分享,在不同的时代,探讨圣贤文化这个话题,有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济南又称泉城,是块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但随着经济发展, 废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济南的春天不再是记忆里的感觉。同样,趵突泉的泉水也不可避免地污染变质,趵突泉水上溯泰山深源。山东人说,泰安有三美,即“白菜、豆腐、水”,如今水已不美,做出来的菜,泡出来的茶跟从前大不一样。而文化的源头如果被阻塞和污染,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追根溯源,文化的源头不离人心,只有人人都识心达本,才能清理人心的污染。

  法师从儒、释、道三家学说,来解释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重点不在于学术考究般地依文解字,而在于从经文中引导师生体解无形无象的“道”,以先贤的智慧再次告诉我们,观澜即要知源,要突破生命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生而为人,要珍惜难得的人身,用来修行不生不灭的境界,不再心随境转,而徒然流浪生死。作为一个知“道”的人,树立做好人的信心和勇气,作为佛教徒,念佛修行要了生脱死,进入实际理地,不染一尘,做到无念而念;看一切相回光返照,见相不生心,见相不住相,这是佛教的中道观。

  世界古老辉煌的几大文明,在历史滚滚的车轮里,几乎都断失了传承,如古埃及文化,在当今时代,早已丧失它的社会功能,只有考古学家在研究考据,或者成为旅游观光客探古寻幽的消遣。中华文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传承的链条从未中断,现场光临讲座的有佛教的出家人、哲学院的儒家学者,还有道教的道长。儒、释、 道三家于大学校园内的会合,共同探讨和发扬传统文化,这种开放的风气,共同的向道之心,令人感到惊喜。

  讲座结束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院刘杰院长发表了简单的讲话:80年代未,有一批学者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经过三十年的探索,民间和官方的思想终于达成了一致,法师以佛学的角度阐述儒家经典,另辟奚径,是推崇传统文化者共同的目的。最后,传喜法师赠予院方书法一幅——《仁山智水》。培养仁慈和智慧的内在,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人的共同心愿。

sd.ifeng.com/chinese/fojiaorenwen/detail_2015_04/20/3802975_0.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