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尚平谈艺(选登)

发布时间:2015-04-28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单纯”和“丰富”、“单调”与“杂乱”,这两组词汇在艺术表现中均需艺术家去深入思考、谨慎对待。尽管我们知道:“单纯”的艺术理念、表现形式对艺术表现的重要性——既有利于驾驭画面,又容易使艺术表现走向严谨和深刻,还容易让观众把握和解读;尽管我们还知道:“多样”的内容与“丰富”的层次容易唤起观众的审美快感,更能激发欣赏者的“解读”兴趣。然而,“单纯”和“乏味”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一旦处理不当,单纯的事物就会“单调乏味”;“丰富”与“杂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稍有不慎,丰富的层次就会变得混沌无序,多彩的内容就会陷于杂乱无章。

  所以说,艺术表现中的“单纯”,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处理,更不是单调,而是一种基于对事物深刻理解与把握基础上的对艺术形式的高度概括和优化提炼; 艺术表现中的“丰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繁多与复杂,而是基于对事物的规律性、秩序性的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的一种层次分明、主次得当、秩序井然的艺术表现。(尚平谈艺2015.2.22)

  凡艺术作品,其中都含有“虚构”的成分——即便是写实性的艺术也是这样。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虚构”就不能成就艺术。至少从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上看,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建立“真实”与“虚构”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的过程。然而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艺术虽是一种“虚构”,它却能让我们借此认识和领会事物的内在规律与艺术的精神内涵。这是否揭示出一种规律:艺术创作就是在深刻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原理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夸张”和“虚构”这种原理或规律,从而使本质的东西在被深刻表现的同时,又被巧妙地“伪装”甚至是“遮蔽”——从而使艺术变得神秘且富有魅力!(尚平谈艺2014.3.3)

  有见识的画家都会知晓,即便是写实性的作品,也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不是机械地去抄袭眼睛所看到的物象形态,否则,作品就会失去艺术价值。从本质上讲,无论何种形式的写生或创作,只要具有艺术性,则均是富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作品有了“选择性”和“创造性”的内涵,必然意味着写生或创作难度的提高,从而使艺术实践极具挑战性。(尚平谈艺2015.3.6)

  当艺术思维游弋于客观物象与画面之间,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方式和对艺术形象的表现方法就成为画家为之探讨的任务。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写实绘画还是抽象绘画,凡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艺术:既是画家独特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及表现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对客观物象背后的某种规律和法则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精神升华的结果。在这种升华的过程中,画家的艺术思维将发生作用:将细碎的形象归纳统一为有机整体的形象; 将纷乱无序的层次概括为单纯有序的层次;将含蓄隐蔽的关系彰显(夸张)为特征鲜明的关系——经过画家的概括提炼、综合归纳,最终将视觉经验与艺术理想升华为永恒的艺术。(尚平谈艺2015.3.10)

  艺术作品不一定是漂亮的,但应该是美的——应该内含美的因素,符合美的本质规律。

  画家因在作品中建立起符合美的规律的各种关系,而使作品滋生美感。诸如:笔触与笔触、线条与线条,以及点、线、面之间构成的肌理之美、节奏之韵、虚实之微、层次之妙等等;还有:形与形、色与色之间形成的构成之美、形式之美、均衡之美等等;还有:明确的造型与深刻的叙事所渲染的思想内涵和生命活力之美,纯粹的夸张性的简约概括和形色关系所造就的抽象之美、意象之美,气韵之美;还有:在严谨的整体意识控制之下,以深入刻画为能事的写实之美、精确之美、严谨之美、精湛之美、极致之美……创造美的方法多种多样,形成美的因素难以穷尽。然而,有才能的艺术家总能以自己敏锐洞察力和感受力从纷繁的物象和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升华美,并以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形式创造那富有艺术本质内涵和持久生命活力的艺术。(尚平谈艺2015.4.6)

  所谓构图,并不单纯指勾勒轮廓、勾画草图,它还包括画面的布局、构成、经营位置等多种含义。绘画中的构图并非是在真实的三维空间里安排物体,而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材料上勾画图形。所以,构图的真正含义是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构成关系——通过种种艺术组合,将用以描绘图形的各种因素结成有机的关系体。(尚平谈艺2015.4.7)

  根据创意的需要精心设计画面:在使客观物象与艺术形象之间存在某种规则或关联的同时,充分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其构图、组合其关系、强化其结构、演绎其逻辑、完善其形式、成就其格局、深化其意境、升华其品位——从而创造出风格鲜明,形式独特的作品。如此一来,艺术写生就不再是低级的被动的模仿客观物象,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活动。(尚平谈艺2015.4.11)

  绘画艺术的格调,是画家通过作品而展现出来的一种气象或者说是氛围。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元素与画家的精神理念、审美取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画家的天赋和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与艺术格调的形成息息相关,但艺术格调的形成更多的是取决于画家的见识、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及精神境界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艺术氛围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画家艺术格调的形成与发展。(尚平谈艺2015.4.13)

  李平(尚平)

  汉族,1964年生于山东昌邑。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兼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副主任,山东省油画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美术家学会山东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http://60.216.0.164:99/html/2015-04/27/content_157004.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