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形势发展,中东欧研究几经变迁。近日,在“冷战后德国与中东欧关系”研讨会上,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中东欧研究所所长杨烨表示,欧盟东扩之后,中东欧研究曾一度显得边缘化。但2011年以来,中东欧研究重新受到关注。与会者分析,这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地区和国别研究重新受到重视,中东欧即为其中重要板块之一;二是“欧债危机”发生后,中东欧地区这个中欧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更加受到各界关注。
探讨德国与中东欧关系溢出影响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方雷表示,在中东欧国家转型过程中,德国是极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欧债危机”后,德国在整个欧洲地位凸显,如何评估德国对欧洲格局的影响成为国际关系学界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学者认为,从德国与中东欧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中东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角度来看,德国和中东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中东欧是德国最大的劳动力来源地,德国又是中东欧的最大贸易伙伴。从历史渊源来看,因为有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联系,中东欧与德国发展关系具有非常良好的基础。而对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研究,需要放在国际关系的整体框架中看待,实际探讨的是其关系的溢出影响。
中国与中东欧关系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政治关系稳定发展,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机制在波兰华沙建立,并在中国—中东欧领导人的不断会晤中取得发展。
与会学者认为,由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比较健全,有利于经贸领域合作的展开,中东欧地区将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推动力量。“16+1合作”机制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多边关系发展提供了功能性强、非政治化的磋商平台,加之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相处的友好态度,中东欧国家不仅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室主任高歌认为,对推进“16+1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而言,德国与中东欧关系对外部世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研究者应当在此基础上对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对中国如何提升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水平予以关注。
中东欧国家内部有很大的差异性。学者表示,如果能将这些国家的内部特点、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溢出因素加以深入分析,会使“16+1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具专业性和灵活性,也将为中国与中东欧双边关系及互利合作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展望中东欧研究的未来趋势,杨烨表示,鉴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东欧地缘政治板块的战略地位令人瞩目,在未来较长时期,“16+1合作”机制的长效化将具有客观的现实可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东欧研究有必要在这些议题上走向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李玉
http://news.cssn.cn/zx/201507/t20150719_2084753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