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锅炉房将变身国家级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6-11-17 19:47:4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禹亚宁
  “这是原来的锅炉房,烟囱还没舍得拆掉,未来这里将建成国家级实验室。”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龙指着学校一排房子说,今年该校区响应济南市淘汰了校区内60蒸吨燃煤锅炉,试点多能源分布式供暖。

  □ 本报记者 禹亚宁

  “今年的暖气比去年热得快,温度也高。”这是山东大学土建学院王富豪在兴隆山生活学习的第3个年头,今年的供暖效率让他挺惊喜。11月11日,虽然供暖还在调试阶段,宿舍里的暖气已经可以烤袜子了。然而他还不知道的是,今年学校供暖方式彻底变了。
    脱硫设备刚上两年遭淘汰

  “两年前刚刚购进了脱硫设备,现在已经闲置了。”赵龙说道,燃煤锅炉拆除后,3台燃气锅炉、32台空气源热泵和4台风冷螺杆机和1台能源塔等四种设备进驻学校,兴隆山校区成为全市首个多能源分布式供暖试点。
  目前,学校内的燃气锅炉和空气源热泵都已经开始工作,供水温度达到50℃以上。在学校一号换热站楼顶,32台空气源热泵正在运行,据该项目负责人济南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谢鹏介绍,空气源热泵利用压缩空气释放热能,实现了可以污染物零排放,“不仅没有空气污染,连噪音污染也没有。”谢鹏自豪地说,32台空气源热泵同时运行,只能听到微小的风声。
  如果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空气中热能不足怎么办?谢鹏指着旁边的能源塔告诉记者,能源塔能够起到储热功能,可以在极寒时释放出来,此外在换热站一层建设有燃气锅炉,必要时也会启动,作为有力补充。
  “原来4台锅炉每年要排放二氧化硫8吨,氮氧化合物约合29吨。”赵龙说,“现在已经实现了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使用新能源比烧煤炭省钱

  新能源替代不仅有环保效应还有经济效益。“以往每年都要烧掉10000吨煤。”赵龙告诉记者,兴隆山校区担负着学生宿舍、教学楼、燕山校区4040万平方米的供暖任务,按照今年的煤价,只是买煤炭就要花掉800万元。除了煤炭,学校原有九个换热站点,每年的维修维护费用也要160余万元,这还不算运行中的人力成本,此外购买脱硫、脱硝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而如今,作为试点,济南能源建设投资4000万元为学校援建了新能源设备,学校只需缴纳800万元集中采暖费即可,算下来还真省了不少钱。
  至于为何不接入集中供暖,赵龙解释,学校是个特殊的地方,寒假期间宿舍将会封闭,集中供暖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分布式供暖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控,满足学校个性化需求。
    燃煤小锅炉已拆除131台

  除了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历城一中也用上了清洁能源,以真空燃气热水锅炉及空气源热泵等设备代替传统燃煤锅炉系统,项目总计供热改造面积约11.3万㎡,其中校区供热面积约7.7万㎡,校外西北侧6栋宿舍楼供热面积约3.6万㎡。两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554吨、氮氧化物54.831吨、烟尘3.8605吨。
  今年以来,济南市强力推进建成区35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截至目前,整个济南市134台燃煤小锅炉中的131台已经拆除,剩下的3台南郊热电厂小锅炉,今冬供暖季后也将开拆。小锅炉拆除后,每年可少烧60多万吨煤炭,相当于平均每名济南市民每年少吸入17克烟尘。
  济南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济南市还将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到2020年,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供暖比例要达到15%以上。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