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引电厂余热支援 济南借暖补缺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7-01-25 09:49:27 发布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王伟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站在济南市工业南路上向东望去,沿途高楼林立。
    “这条马路沿线用的供热就是从几十公里外的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引入的热源。”23日,济南热力有限公司长输管网项目部主任姜大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热源自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引出后,经S102省道、机场路、世纪大道一直绵延至工业南路。
       作为济南市“外热入济”的首个项目,目前,这条全长38.3公里的管线已经运行了1年多,满足了工业南路沿线以及东部城区居民1003万平方米的冬季供热需求。
       据悉,继实现从章丘电厂引热后,济南市正酝酿将周边更远的余热引入城区,以缓解市区煤炭削减压力。这次计划从茌平信发、邹平魏桥两集团“借暖”,初步测算,两集团可提供的余(废)热资源可为济南供热5亿平方米左右。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茌平信发热源入济工程项目的长输供热管网设计已完成招标。有分析称,这次引茌平热源入济管网设计招标中,规模达63公里,而包括邹平热源入济项目在内,“外热入济”工程预计建成后管线总长度或达80余公里,有望成为目前国内最远距离的“借暖”工程。

       章丘电厂项目热损耗较少

       作为济南市远距离“借暖”的初次尝试,上述从章丘电厂引热的项目已自2015年开始投入运行。
    “远距离‘借暖’,热损耗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省环科院大气所主任杨新飞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最被顾虑的这一问题已经在章丘电厂引热项目中,通过合理技术手段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规避。
       如今,站在济南市工业南路上已经看不出马路两侧当初管线铺设时的样子。
       姜大伟向经济导报记者透露,为降低热损耗,目前从章丘电厂引热入市区所用的管线铺设采取的是无补偿直埋技术,管道采用的是预制保温管道,钢管外敷发泡聚氨酯材料,一次成型。这种技术的好处是,施工时不需要对管道做专门的保温处理,只需在对接口处做后期保温处理即可。
       “受流量、流速以及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热损耗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90多度的热水从章丘电厂引出后,经过全长38.3公里的管线到达末端的温度大约降低1-2度左右。”面对经济导报记者对长距离输送热损耗的担忧,姜大伟解释说。
       同时,为了保证长距离输热水流压力,该项目在整条管线的中间位置,济南市唐冶热源厂处加设一处中继泵站,用于补给压力和巡检使用。

       新管线位于工业北路快速路

       23日,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的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
       “与快速路同时施工的还有从章丘电厂引出的另外一条新管线。”姜大伟指着施工现场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据悉,当初章丘电厂引热入济项目设计负荷供热面积为200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实现了一半多的供热面积。
     “至今章丘电厂仍有余热未被完全利用。我们将在工业北路上新增一条管线。2017年,为保证新线路的正常运行,我们还将在济钢片区加设一处中继泵站。”济南市热力有限公司总工办副主任王志鹏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目前在运行的章丘电厂引热入济项目经济性如何?
       姜大伟称,如果不考虑前期管线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单就从章丘电厂购买余热的成本来看,相比较自己烧锅炉发电成本还是更便宜。  
       其实“借暖”并非济南独有,山西省太古供热项目初设投资48亿元,2014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0月底首期项目竣工投运。该项目起点为古交兴能电厂,终点为王家庄中继能源站,输热距离全长37.8公里。其设计供热能力、建设投入资金、穿越西山的隧道、主干管网的口径以及项目的高差,都前所未有。
      “长距离输热项目的经济性需要对阻力、散热、投资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进行精细测算得出。”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马春元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西部热网规划方案初步完成

      “按照初步规划,济南市计划将聊城信发集团引入的余热用于城区西部供热,由邹平魏桥集团引入的余热用于城区东部供热。”王志鹏透露。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中标单位编制的“外热入济”济南西部热网规划实施方案已初步完成,下一步将完善城市内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以信发集团信源电厂、郝集电厂余(废)热承担济南市西部供热需求,一期工程提供20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至2020年提供80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通过调峰满足1亿平方米供热需求。


       为何要长距离“借暖”入济?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济南市城区供热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姜大伟说。
        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约为1.12亿平方米,但还有3800万平方米面积未加入集中供暖。根据预测,到2020年,济南供热需求将达到2亿平方米;到2030年,将达到3亿平方米,未来济南市城区的热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按照省政府要求,2017年济南煤炭消费量要比2012年减少130万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治理压力下,将外地电厂工业余(废)热引入市区的理念应运而生。据初步测算,“外热入济”成功实施后,每年可实现减少煤炭消费33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万吨、烟尘排放约0.8万吨。
       近日,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务虚会上再次提到“外热入济”,他指出,推进“外热入济”,涉及千家万户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助于进一步缓解济南市冬季供热燃煤污染问题,满足广大市民的集中供热需求,同时对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