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章丘主校区建设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17-02-28 01:32:36 发布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徐玉芹

山大章丘主校区位置示意图(资料片)记者陈建伟摄

  商报济南消息山东大学济南主校区迁建一事再获进展。记者从多方面证实,2月27日,山东大学已与济南市签订章丘主校区建设协议。山大主校区建设一触即发。

  记者了解到,山东大学新主校区确定选址章丘区绣源河西侧圣井地块。范围是东起零九路,西至圣井新城,南起经十东路、北至世纪大道,东临绣源河风景带,南北长2.5km,东西宽2.4km。章丘区承诺将临近该地块的近2000亩绣源河西侧风景带一并划归学校使用,纳入校园统一规划,为校园设计和规划及后续发展留足了空间。济南市政府同意以无偿划拨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亩主校区校园建设用地。除大学校园外,山东大学还将在主校区范围内建设大学科技园、齐鲁医院东院区(高等医学中心)、附属中小学、教职工住宅等。

  经与济南市商定,山东大学新主校区建设将采取“学校负责规划设计、济南市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并融资代建、移交,山东大学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和置换部分校园土地分布偿还建设资金”的建设思路。其中,大学校园、大学科技园等由济南市政府出资代建,交钥匙。附属中小学用房由章丘区负责出资和建设。齐鲁医院东院区(高等医学中心)用房由山东省、济南市和章丘区共同出资建设,建成后交齐鲁医院运营使用。

  山大章丘主校区定位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整合集成济南各校区的学科,建设覆盖文理工医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主校区; 瞄准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将主校区建设成为高端学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基地,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中心。

  而关于济南现有校园的处置,目前学校的基本思路是,除原有兴隆山校区部分土地房产用于置换、租用的软件园校区归还济南市高新区之外,其余原有校园原则上予以保留,并在山东省、济南市政府支持下,根据山大事业发展需要和校园的实际情况,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继续教育,或用作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孵化园区、联合实验室等。而且,山大在济南主校区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前,现有校园的使用不受任何影响。

  记者了解到,山大青岛校区已于2016年9月正式启用,二期工程目前已经签约备建。下一步三地如何发展定位,是否会有新的学院或专业迁址青岛校区,都备受关注。对此,山大副校长王琪珑解释说,2016年底山大已与青岛市签署了青岛校区二期工程共建协议,二期工程由青岛市整体出资代建,今年开工建设,2020年之前将全部完成。到目前为止,学校没有考虑往青岛校区迁入新的学院。已经搬过去的六个学院作为学科种子在青岛发芽,以此为平台与世界一流大学进一步合作。

  山大主校区建设进程表

  今年2月-5月——

  完成主校区校园规划预研与编制工作,与济南市、章丘区商谈,签署相关代建协议;

  今年5月-2018年7月——

  完成主校区校园规划及各建设组团规划方案,报教育部批准,完成建设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2018年3月——主校区奠基开工;

  2021年6月——主校区完工。

  聚焦

  选址章丘前,考查过N个地块

山大常务副校长王琪珑透露,山大合校以来多次进行主校区选址考察。在确定主校区选址章丘之前,曾经考查过N个地块,包括济南赛马场、彩石镇,以及绣源河等。

“之所以没定在赛马场和彩石,主要是因为地块不够大,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王琪珑说,济南市长清区也曾邀请山东大学去兴建校区,但大部分校领导都不看好长清区。

  王琪珑说,“由于打算办山东大学新的百年基业,甚至数百年基业,所以在选址上慎之又慎。在属意章丘绣源河西侧圣井地块之后,安排山大环境学院和土建学院两支团队分别就大气、水环境和水文情况进行了实地勘查。为期一个多月,拿出分析报告,结论是可以达到相关标准,才最终确定了选址。”

  据介绍,济南地铁(轻轨)M3、R2线规划已延伸至章丘圣井,济南市大东环在圣井立交交汇,此地块距济南遥墙机场45公里,距济青高速北线入口17公里,距章丘城区2公里,解决了师生出行和生活的后顾之忧。

  该地块与济南城市总体规划相呼应,随着济南城市中心的快速东移,地块及地块周边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潜力巨大,学生、教职工都将因此而受益。山大教职工宿舍用地将采取市场化方式解决,但住房均价须控制在一定范围。

  迁建主校区,山大一校三地如何重新定位?

  根据《山大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山大将按照“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方针,以青岛校区学科设置为契机,全面梳理、优化学校整体学科布局,进一步凝练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办学特色。

  完善青岛校区首批学科与学术机构设置。坚持“理工为主,错位发展;着眼高端,集群发展;拓展空间,增量发展”的原则,先期在青岛校区规划建设生命学科、信息学科、环境学科、海洋学科、政法学科五大学科集群,以及海洋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德国学院等若干高端研究机构和一部分基础科学、人文社科学科方向。

  逐步优化济南校本部学科空间布局。在青岛校区启用后,按照均衡配置、集群发展、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明确济南各校园功能定位,制定各校区学科与学术机构调整方案,优化济南校本部空间资源配置。在济南校本部重点建设发展人文学科和部分社会学科、基础学科、工程学科、医学学科。

  明确威海校区学科定位。在现有的“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和“韩国语教育和韩国研究”三大特色学科的基础上,与济南、青岛两校区已有优势学科和优势方向错位布局,以“东北亚研究”为主,打造和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威海校区的特色学科和学科方向;结合威海及周边地区的产业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通过学科方向的优化调整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快提升校区学科建设水平。

  声音

  王琪珑副校长打趣“老段子”

  在济读山大,将不再“同校异地恋”

  山大常务副校长王琪珑此前解释说,山大谋划另建主校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济南现有6个校区像个拼盘,学科交流受制约,而且高低年级分布在不同校园,严重影响了校园体验。当然,山大迁建主校区,还是促进科研、发展新兴学科的迫切需要;和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王琪珑说,山大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许多教师没有独立办公室,“最头疼的是引进人才的时候不能给他找一个实验室。”王琪珑说,这样的事他亲手经历的就有很多。

  对于6个校区像拼盘,高低年级分布在不同校区的不便,山大2016届法学院毕业生小韩深有体会。回忆起当初新生在兴隆山校区、后来搬到洪家楼校区的经历,她觉得虽然难忘但有缺憾。“当初我们大一在兴隆山校区,连个本院的老生都没有,学习模仿的学长学姐都没有,基本上相当于上了个高四。”山大校友还有个自我调侃的段子叫“山大同校异地恋”,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多校区带来的不便。段子说,“从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恋爱,填报志愿的时候为了能够在一起选择了山东大学,结果一个去了山大趵突泉校区,一个去了山大洪家楼校区。”

  王琪珑副校长显然对这个段子不陌生。他打趣说,“有主校区之后,至少在济南读山大,不用同校异地恋了吧?” 

  本版撰稿记者徐玉芹

http://60.216.0.164:99/html/2017-02/28/content_221722.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