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课还能这么上STEAM撬动传统课堂

发布时间:2017-12-19 03:28:05 发布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曹莫

你印象中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是学生正襟危坐、老师照本宣科,还是能动脑能动手有比拼、学生和老师打成一片?相信师生期望中的课堂应该更偏向后者,1215日下午2点,山大辅仁学校就迎来了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这是该校对STEAM教育的一种尝试,不仅老师用全英文授课,听课师生还接受了“棉花糖挑战”,体验了一把充满设计性思维的课堂。
  所谓STEAM,其实是5个学科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为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和Maths(数学)。这种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在辅仁学校的课堂上,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授课教师梁宇宽用全英文授课,只是在必要时辅之以中文翻译。一上课,她就让师生到讲台上,将课前在黑板上画好的30个圆圈补充完,给它们赋予新的意义,且每人可用时间只有10秒。
  篮球、钟表、太阳、向日葵……在座的学生和老师纷纷上台,将自己脑海中的“圆形设计”呈现在黑板上。由于要求后上台的人所绘制的图形不能与前面的重复,所以越靠后上台的人越“吃亏”。不过,师生的想象力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到了后期,西瓜、猪头、QQ表情,甚至炸弹等图形的出现,让旁观者都在为还能画什么绞尽脑汁时恍然大悟。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总校长赵勇和山大辅仁学校执行校长郑廷伟也被邀请上台创作。
  随后的“棉花糖挑战”则是这堂课的重头戏,要求师生以小组为单位,在25分钟内用20根意面、1个大号棉花糖、1根棉线、1段胶带搭建一座塔,要保证棉花糖在塔尖,塔站立5秒不倒即为成功,在此前提下,哪个组的棉花糖与桌面距离最远则为胜。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师生均全身心投入,不但要设计,还要动手制作,且人员越多想法也越多,如何能集思广益最终统一为一种方案,也考验了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经过了热火朝天的过程,每个小组都做出了能成功站立的“意面塔”。不过,在棉花糖的高度上,学生组普遍“求稳”,最高的为33厘米,老师组则“求胜心切”,高度普遍较高,最高的为90多厘米。
  制作环节结束后,授课教师还请每一组派代表讲述了设计制作的“心路历程”,孩子们缜密的思考和发散的思维,正是设计性思维的良好体现。STEAM教育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热情。(记者曹莫)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