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东大学作为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扎根齐鲁大地办大学的具体实践中,她立足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向外输出山大经验、山大智慧,持续影响着这片有着近1亿人口的土地,在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中,频频奏出发展最强音,为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等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山东淄博博山区中郝峪村是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教授印象很深的一个村庄,他预计今年这个村人均收入能达到38000元,而在200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尚不足2000元。从2000到38000,人均收入19倍的增长,这一改变令人咋舌。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王德刚带着学生开展的“三零小院——乡村旅游辅导工程”。
“零距离、零时差、零收费”,这就是“三零小院”工程的主要含义。王德刚他们已在山东省内几十个村庄开展了这一实践,以专业教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和本科生为主体,进村驻点、辅导农民业户旅游经营和服务规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当地经济,实施精准扶贫。从淄博沂源县洋三峪村的“伏羊节”,到威海荣成胶东渔村的渔家乐,“三零小院”工程让很多村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路。

山东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着美不胜收的自然资源,十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实现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在这方面,山东大学做了很多工作。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一直坚持“国际化建设、特色发展、服务行业与地方”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几个研究方向,均在国内占有重要学术地位,并在相关产业实践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曾两度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参与《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东海滨旅游规划》;主持承担了《大泰山旅游区整合发展规划》《山东省西部隆起带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导规划》《山东省民俗旅游规划》等近百项旅游发展规划;主持的国家级贫困村沂源县于家石沟村旅游扶贫规划——《沂源县于家石沟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优秀扶贫规划。
今年是“好客山东”这一旅游品牌推出十周年,王德刚是当年策划这一品牌的主要参加者之一,说起这一品牌的成功之处,他难掩激动之情,“关键是它契合了山东人的文化特质,精准到位,语言凝练又平民化,这也是其他地方争相模仿却无一能超越的原因。”不过,摸准服务对象特点拿出“金点子”,并不算是真正对接了地方需求,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转化”二字。“如何把学术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最考验我们学者的一个问题。”王德刚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应用学科能真正对接实际情况,拿出完整、成体系、能实施的应对措施。或许,这也是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一线最急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