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服务智造山东系列报道⑥人才支持架起产学研合作桥梁

发布时间:2017-12-28 21:37:54 发布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丹丹

    编者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取得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跑权,是中国制造业一直致力攻克的问题。而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大省,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智造”跃升,也是山东省一直绰力解决的问题。201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如何推动制造业发展,如“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广”,等等。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省的一项大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山东大学与山东省同心同向,吹响了“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就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号角,依托自身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培育新动能、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军民融合引领经济发展、探索“政产学研金介用”一体化平台建设、以人才支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等各方面持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大众网联合山东大学共同推出《山东大学服务智造山东系列报道》,聚焦山东大学在服务“智造山东”中的行动与贡献,以飨读者。 

  “我生在山东,我长在山东,我想服务于山东。”

  上面这句话出自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禄山教授之口。2014至2016年,王禄山教授作为山东省最早的一批科技副职成员之一,挂职禹城市科技副市长。挂职期间,王禄山教授结合专业,帮助当地企业福航新能源解决了智能高温好氧废弃物处理设备生产效率偏低的问题,凭借这项核心技术,福航新能源成为有机固废处理行业的领军企业。此外,王禄山教授还积极充当“科技红娘”,为企业与学校“牵线搭桥”,通裕重工、保龄宝、龙力生物等12家企业与山东大学有关学院及多位教授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王禄山教授在挂职期间推动禹城市建成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三大实体平台,为禹城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35项重大成果在当地实现转化,促进了当地生物产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大众日报》形象地将王禄山教授服务地方的成果称为“引进一位教授,带起一个支柱产业”。

  以人才支持服务山东发展,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山东大学化学院朱庆增教授挂职潍坊安丘市科技副市长期间,积极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依托山东大学成立了“山东大学安丘技术转移中心”,推动6家企业与山东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完成了3个产学研项目在安丘转化,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物理学院高成勇副教授挂职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科技副主任期间,积极做好技术服务与对接工作,推动企业与高校技术服务与精准科技项目对接,签订了4个合作协议。为促进人才、科研与地方、企业对接融合更加深入,2017年,山东大学新旧动能转换长清创新基地揭牌,山东大学新旧动能转换环境工程国辰研发中心同时成立。12月25日,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曙光带领部分专家教授到山东国辰实业集团开展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拉开了山大专家教授“精准对接、服务长清”系列活动的序幕。下一步,这样的专家“产学研项目精准对接”活动将定期举行,促进山东大学更多的优秀成果在长清孵化落地、投产见效……

  2014年,山东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有关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以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为扶持重点,设计实施西部人才计划,集聚全省优势资源支持基层突破人才发展瓶颈。到如今,根据山东省委组织部要求,山东大学已先后派遣50余人次在省内部分县区从事科技挂职工作;与济南市合作,先后派出两批20余人次在济南部分县区担任科技副职。这些人才支持举措在加快实现当地企业自主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黄海之滨到泰山之巅,从沂蒙山前到渤海之尾,在山东省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占全国人口1/13的山东人民都在为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希望并期待着,在这场国际化的制造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山东智造”的品牌能像“中国制造”一样在世界叫响;我们还期待着,在这些“中国智造”“山东智造”中,有越来越多的山大元素能在其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文/张丹丹)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