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乡村儒学”建设项目展现文化山东底色

发布时间:2018-01-11 09:40:18 发布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高新焱

    中新网山东新闻1月9日电(签约作者 高新焱)山东大学“乡村儒学”建设项目通过在山东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用传统文化反哺儒学故土,唤醒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智力支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了解,山东大学依托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山东地方儒学研究机构,与山东省共建中国儒学院,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自2013年初,作为乡村儒学实践的重要发起人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教授带领义工讲师团队,深入乡村讲授儒学,拉开了“乡村儒学”计划的序幕。他们主要依托济宁市尼山圣源书院,讲学半径辐射济南、济宁、聊城、泰安、德州等多个城市的2800多个村镇和700多个社区,不断延展至全山东省。

  此外,乡村儒学课程不仅结合了村民们生活中关心的话题,从生活当中的具体事例教给村民如何孝敬父母团结他人,还引入了礼仪教育,请礼仪专家来给村民演示成童礼、开笔礼、冠礼等儒家生活礼仪。通过儒家的孝道、五伦教育,寻回乡村文化基因,重构乡村的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截至2017年底,“乡村儒学”讲堂达到9200多个,举办各类活动逾4万场次,已惠及山东省17个地市,参与群众超500万人次,促进了文明乡风形成,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35岁的山东大学博士生参与者张颖欣谈到,“课程是从孝道开始的,采取故事化、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头一次讲就有很多老人掉泪,乡亲们对贴近生活的内容更有共鸣。”

  据悉,“乡村儒学”建设项目开展四年多以来,在提升村民道德水平、改善乡村社会风气、优化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完)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