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商报】86岁医学老教授身后捐遗体

发布时间:2018-01-30 04:01:24 发布来源:山东商报 2018年1月27日 作者:

     生前,他身体力行悉心教导学生、看顾病人;身后,他捐出了自己的遗体和器官。这个最后的要求,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笔财富……1月24日,我国知名心外科专家,山东省心外科专业重要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终身教授,原心外科主任宋惠民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86岁。他的遗书一经曝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文/图通讯员贾小漪谢静记者杨芳

  86岁老教授遗书:充分利用躯体的任何部分
  
  1月24日,86岁的宋惠民教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打开的他的遗书,没看两行,眼睛便已模糊,这是一位具有人间大爱的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贡献。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最后都要回归大自然。要求对我躯体的处理是:1、无论何原因致死亡,将我身上的任何器官、组织、细胞捐献给他人;2、无论何原因致死,将我的躯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里有我的脏器和器官捐献书(卡)为证。
  要求尽量把我躯体的任何部分能利用的充分、统统地利用了;如万一用不着或遗留部分‘废品’,将其化为灰尘,撒到哺育过我的长江和黄河里去。如有不便,就埋于某大树下,所形成的气体完全溶化在大自然之中,此后再也不留任何痕迹,更无任何遗憾,然而已无形的我还在祖国的怀抱。这是我的夙愿,也是我个人对自己最大的权利,不过只能请求我的组织和我的后代完成了。”
  悲痛之中,同事追忆:最忆当年首换心,术冠杏林传佳音。陆拾柒载悬壶济,竭虑弹精真惠民。春蚕到死丝无尽,落红成泥爱尤深。质本洁来还洁去,大悲侧隐德艺馨。诗句中,是对他一生的评价和无限的眷恋。

  传奇一生完成省内多个首例
  
  记者了解到,86岁的宋惠民教授有着传奇的一生,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1959年,他开始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此后一直从事心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为山东省最早建立心血管外科专业组,成为该专业著名专家。
  1959年开展省内首例低温心内直视手术,1960年完成省内首例断肢再植、体外循环、深低温、半身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70年代率先非X 线下心内起搏器安置成功,并开展人工瓣膜制作及临床应用成功;80年代率先开展冠脉造影及搭桥手术并完成“七五攻关”项目;9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移植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1999年主持完成省内首例心脏移植成功。
  他曾作为访问学者,于美国、日本、前苏联、德国、中国台湾等地学术交流,曾赴中国香港与港安医院合作共同为京剧艺术家方荣翔,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曾任山东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多次获山东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山东医科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外科终身教授。
  86岁的老教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如此伟大的选择,令人敬佩!他燃尽自己,了无遗憾,剩下那抹至纯至净的灰,仍滋养后人;而他的精神,将烛照世界,永无熄灭!

http://124.133.252.76:99/html/2018-01/27/node_8.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